有一种黑色幽默叫“青岛大虾”

2015年10月10日 07:19   来源:羊城晚报   何龙

  这些天,“青岛大虾”成为爆红网络的海洋生物。

  很多人都知道“青岛大虾”爆红的原因: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果结账时变成是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10月6日下午,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称,他们拟以涉嫌欺诈为由,对经营者处以9万元罚款。当天有人去这家烧烤店探查,发现它已关闭,老板已失踪。

  有网友对此预言:“青岛大虾”很快就要和“新疆切糕”、“三亚活鱼”、“云南导游”一起,并称“中国旅游四绝”了。

  “青岛大虾”马上激发段子手的创作热情。

  被广为转发的段子是:长假期间,王先生到青岛想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虾,因饭店爆满,他就点了几盘8元瓜子边嗑边等。谁知轮到王先生就餐时,店员却要他先交61万,原来该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盘,而是8元一个!曾夺过全国嗑瓜子速度冠军的王先生非常后悔。后面排队买单的李先生当场休克,他手里紧紧握着小票:米饭 3元。

  但这还不算狠,另一段子说:青岛大虾、瓜子、米饭都不算啥,昨天中午点了盘28元的鱼籽,到现在还被扣在酒店呢,账单还没出,服务员都点了20个小时了……

  正当大虾段子源源产生时,青岛市旅游局官方微博又适时给人们提供新的创作素材:10月7日11点半,该官微发了条“吃在青岛”鲁菜馆子微博,列举了六道菜,配了8张图片,其中有一道是芝麻烧饼。结果截至10月8日18点半,就招来13591条评论。

  被点赞最多的评论是:“这一桌能在北京二环买套房吧?”“大家不要因为一两例个别现象误解青岛的餐饮业,我开车去饭店吃了一盘虾,挺好吃的,服务也周到,就是吃完后散步溜达着回家了。”“看见芝麻烧饼,浑身一抖。”“这些个菜占青岛GDP收入80%吧。”“青岛的士+啤酒街+烧烤,叫你死无葬身之地!到青岛旅游,穿着进来,扒光了出去!”……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黑色价格”编出来的黑色幽默。实际上,“青岛大虾”还不算最离谱的卖价。身在美国的网友“普林寸草”在微信群里说:“前年我回国,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旁边的苏浙汇请客。要了大虾,价钱80元人民币。账单来了,变成800元。店员解释:80元一份,一份一只一人吃,十份十只八百元!”

  其实对付这样的老板,最好的办法是去兑换津巴布韦元备用,然后以津元来结账,因为价格牌上没有说明这个“元”是美元、人民币或者津巴布韦元。而以目前的货币兑换率,2.5元就可以换到100万亿津巴布韦元,任你是以单位米粒还是单位芝麻计算,津元都能应付得绰绰有余!

  但当老板叫来几个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站在你的身旁时,他就完全掌握了价格解释权,你也只能乖乖地按他们报出的价钱结算了。

  爆红的“青岛大虾”是无良奸商的产物,无良奸商是监管失职的产品,而黑色幽默则是民众对无助处境的自嘲和他嘲。

  民间的黑色幽默看起来是一种情绪排解和自我调适,但当黑色幽默不断涌现时,被“黑”的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更大的机构群体,终将经由一切难以藏匿的网络得以扩散扩大,从而被阳光世界所遗弃。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