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侯耀华李金斗等违反广告法的反思

2015年09月29日 14:1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据央视财经报料:工商总局曝光违反《广告法》十大典型案例】9月1日,新《广告法》正式实施。近日,国家工商总局首曝2015年涉嫌违反《广告法》的十大典型案例。金斗寻宝、郑多燕减肥晚餐、冬虫夏草胶囊等十大广告榜上有名,侯耀华、李金斗、郑多燕等明星涉嫌违法!

  其实,对于现今中国来讲,违反广告法的明星,一装一箩筐。因为在中国,有了名气就开始捞金,不管是有没有违背法律,先捞了再说,这也是近期中国社会为何有那么多人想出名的原因,正所谓,名而出钱来。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当人人都沉溺在金钱的圈子里时,那么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会随之而降,从近期中国的社会道德观来看,很显然是不尽人意的。

  明星打广告捞金原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一定要有一个前提,不能欺骗消费者,有些明星明知某些广告有问题,但为了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自身的责任,待出事之后,又忙着推脱责任,这是极其不负责的表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多人都知道的,明星爱财也很正常,但如果违背了良知,那么就不应该了。可能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少有人能保持人之初的善心了。

  侯耀华、李金斗等人违反广告法,应该给明星们敲响了警钟,一个人追求名利可能是很正常的事,但一个人如果昧着良心追求名利,则是很不应该的事,特别是知名人士,你们的一举一动对社会有影响力,如果你们也与奸商狼狈为奸,对社会影响要远大于普通的骗子。

  古人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对于侯耀华、李金斗等人来讲在违反了广告法被认定欺骗消费者之后,不知他们此刻的心情会如何呢?可能也心中不好受,但那些被欺骗的消费者可以瞒目相信他们造成的财物损失,必定也会心中骂娘了。但在这中间,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何侯耀华、李金斗等违反广告法的广告打了这么久呢?当初又如何审核通过的呢?这恐怕是明星们为何频频涉及违反广告法的问题所在了。

  自央视财经公布这条消息之后,很多人开始骂这些违反广告法,昧着良心赚钱的明星,认为他们不该这么做,但我们必须要知道,既然他们昧着良心,违反了广告法,为何当初都能够审核过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明星涉及违反广告法的事件依然还不断的。

  对于侯耀华等人来说,个人并不是很感冒,但对他们涉及违反广告法来看,应该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了,虽然说金钱是诱人的,但不是什么钱都可以赚的,特别是欺骗消费者的广告,要知道你们的代言可能获得一时的巨利,但欺骗消费者造成的影响将永久无法消除,结果是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屈波)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