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绝交,绝在不习惯平等

2015年09月23日 07:21   来源:红网   余人月

  9月21日,一则师生绝交的新闻引发网络刷屏,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新生郝相赫因在微信朋友圈批其学术前辈为“庸才”,使得导师孙家洲教授“震怒”,斥之为“狂徒”,发公开信要“断绝师生关系”。(9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对微信之类的社交工具,大家都不陌生,有人曾感叹朋友圈除了各种晒与拍马屁的点赞之外,别无它物,空洞庸俗。这位郝同学与其导师算是打破了这个怪圈,在此直面问题,却导致绝交,看来,朋友圈还是多些“点赞”的正能量好啊,这样的发言安全,皆大欢喜。郝相赫与其导师的坚持各有所本,各有道理,客观而言,年少时有些轻狂也谈不是多大的错,人总是在不断成长不断修为中端正认识,年轻人若老成恃重,圆滑世故,反倒是悲哀。在孙家洲教授看来,师道尊严是必须维护的,治学,要沉潜,为人,要平和。这也没错,不同层面的生活态度总是不一样的。他们师生之间的是非也一言难尽,我只想说,此次绝交可能绝在不习惯平等上面。

  中国人的传统是讲究上下尊卑,人与人之间是等级森严的,泾渭分明,总有着一道看不见的三八线,是不能逾越,不能侵犯的。家人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都须行礼如仪,为尊者讳,见到长者或上级是必须恭恭敬敬的,言行举止都要有分寸。反映在现实中,只能对长者对上级言听计从,领导说什么都是对的,不能有不同意见,这导致一言堂与一把手说了算的权威,学术圈内也是如此,党同伐异,造就一些学霸学阀的存在。恕我直言,年长的孙家洲教授可能如我的父辈那样,活在他们的人生规则中,而郝相赫可以说是在互联网中长大的一代,脑中没多少那些条条框框,直抒胸臆,这让双方的行为方式与认识上发生差异。作为个人,我很理解孙家洲教授,因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小时候我要是瞪他们一眼,就会挨打,被视为犯上,对他们不服。

  这则绝交事件,不仅是孙家洲与他弟子的一次悲剧,也可谓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的悲剧,一些人还没有习惯平等交流。有人说是微信惹的祸,也不尽然,微信能将私下吐槽放大,但网络上天然的众生平等,都是网友,是没有身份符号的,不会让你端着,有些人对此不习惯,总想在网络上还保有现实中的地位感,对直来直去的交流不舒服。郝相赫有话就说,在导师看来,你算哪根葱,敢妄议前辈,要说也轮不到你吧。表面上看,是因为郝相赫的“不识相”,不识为人处世的大体,让导师冲冠一怒,实际上还是一个交流平等的问题。

  当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世外之地,微信之类上的空间发言,信口开河是不行的,但是,也不必动不动就小题大作,上纲上线,因人废言或因言废人都不可取。大家也要习惯网络上的草根与直接,习惯这种交流上的平等,除了违反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的,一般的失当之处,不必太拘礼数不必太当真即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