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班长未组织同学给老师送礼被:打师生情义岂能被“礼”绑架

2015年09月15日 06:56   来源:京华时报   连海平

  凡事有个度,不必一棍子打死,但也要防止师生情义被“礼”绑架。教育者要守住两条“底线”——收礼物要有底线,收不到礼也要有底线。

  13日,一则有关“班长因未能组织同学给老师送礼物被殴打”的网帖引起网友关注。记者从辽宁铁岭市昌图县第二高级中学当事老师获悉,班主任承认有过激行为,但否认授意学生买礼物。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

  正常而非失态情况下,我不相信这是一位高三班主任所为。一方面,高三年级乃学校之“重器”,一般都会配备最强师资阵容,班主任更是优中选优,非一般人可以担任;另一方面,学生所送礼物多是“千里送鹅毛”,身为班主任,不可能为这点小财大动肝火,更不至于动手打人。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失态就难说了。去年教师节,黑龙江依兰县一位高二班主任因学生忘了送礼物而用“不要脸”“狗屁不懂”等脏话长时间骂学生,就言犹在耳。目前,辽宁此事件仍在调查,一面之词不能听,但与教师节礼物相关,似乎没错。

  该不该、能不能给老师送礼,是国人纠结许久的一个议题。在一些人看来,给老师送礼和给官员送礼性质一样,都有贿赂之嫌。每到教师节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会适时提醒教师,不要收学生及家长的礼金及财物。上海市教委甚至将“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提升到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一票否决”的高度。此类做法固然没错,但我认为要一分为二:近于贿赂的礼当禁,出乎情义的礼无妨。

  教学关系不是市场买卖关系,教师除了“解惑”“授业”还要“传道”——教学生做人,班主任尤其如此。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存在一种超越知识授受的情义。在古代,这种情义甚至被提到仅次于父母的位置,“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都表达了这种敬意。基于这种情义表达,学生给教师送点小心意、小礼物并无不妥,孔子收学生还要收“束脩”呢。而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允许教师收学生的小礼物。譬如德国,教师接受学生或家长赠送的礼物价值合计不能超过10欧元(约合人民币72元),超过10欧元算受贿。澳大利亚的底线是50澳元(约合人民币227元)。

  所以,凡事有个度,不必一棍子打死,但也要防止师生情义被“礼”绑架。具体来说,教育者要守住两条“底线”——收礼物要有底线,收不到礼也要有底线。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暗示、主动索要礼物;不能收现金、有价证券、购物券、旅游券等贵重礼物,因为这有受贿之嫌。另一方面,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固然开心,收不到也不能摆脸色,更不能逾越师德底线,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举动来。回过头来,假如“班长因未能组织同学给老师送礼物被殴打”事件属实,对该教师的处理,恐怕就不仅是行政处罚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师生绝交,绝在不习惯平等    2015年09月23日
  • ·师生发生纠纷 不能开除了事    2015年06月09日
  • ·自主保洁,师生“走心”才有效    2014年12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