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票房高:为非商业影片留下一方净土

2015年09月15日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抗战精神在当今社会并没有过时,反而是恰逢所需;抗战题材影片和其他类型的主流电影作品,包含着被尊重的精神价值;商业化不应是中国电影的全部,票房并不是衡量电影优劣的唯一指标

  抗战史诗战争片《百团大战》公映后,在收获“场面震撼”、“血性十足”的称赞的同时,也有人指该片题材老套且有以组织集体观看等形式赚票房之嫌。对此,笔者认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这样一部影片,正是重温历史、缅怀先烈的庄严之举,不但值得大力推广称颂,更需要业内外借此反思如何在商业气息浓郁的市场环境中,为非商业影片留下一方净土。

  首先,抗战精神在当今社会里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是恰逢所需。70年时光荏苒,硝烟散尽,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却不应也不会磨灭。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圆梦时代更是难得。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公务员,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拼搏创业者,每个个体都可以从抗战精神的“火种”中汲取到养分,为人生和事业发力奋斗,用勤劳智慧和脚踏实地去追逐梦想。而电影、书籍、歌曲这些文化艺术载体,传递的正是对历史的纪念,对精神的汲取,对生活的珍惜。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用心守护。

  其次,对于抗战题材影片和其他类型的主流电影作品,尤需尊重其中的精神价值。以《百团大战》为例,这部影片从场面、语言到人物塑造,都可看出制作团队的真诚努力。而影片的负面评论不乏轻率、从众之举,一位打了低分的网友竟称“没有看过这片就直接打分了”。对待一部历史题材影片,若只是带着主观情绪去进行宣泄,或者人云亦云,而非诚恳、中肯地提出促其完善的建设性观点,那么无论是评论还是打分,都有失客观、公允。而观看抗战题材影片,观众更需要多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了解那段血肉拼搏的历史,才能真正看懂电影、做出评论。

  最后,中国电影正处于商业化、工业化进程,但商业化不应是中国电影的全部,若只用票房作为衡量电影优劣的指标,未免失之单一,而且容易带来认知偏差,形成盲目迎合与追逐的不良风气。电影的观众,尤其是作为观影主流群体的年轻受众,也正在受到这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规范电影行业发展已刻不容缓。对于影院偷、挪、改票房的行为,应予以查处和严厉打击。在电影创作方面,怎样塑造个性化人物,怎样让人物“接地气”,怎样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历史题材类电影变得更好看,已成为需要正视的话题。在院线建设方面,如何形成差异化的市场体系,保证抗战等主流电影的排片量,也将是这类电影得到更有效、更广泛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岩泉)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