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治疗不出县 资源均衡很关键

2015年09月14日 07: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谭浩俊

  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大病治疗不出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农村医疗水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城市重点医疗卫生机构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之事。其中,医疗资源能否均衡分布、重点医疗资源能否向县城倾斜、人才能否向县城流动,是关键所在。如果这些方面的条件得不到改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得不到提高,要想大病治疗不出县,把患者留在县城,难度可想而知。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大病治疗不出县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防范用报销等手段压制患者出县治疗、耽误患者看病的情况。指导意见提出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的目标,有关方面就会对这一目标进行考核。而如果医疗条件和水平达不到广大居民的要求,就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那么,地方就有可能采用非正常手段“完成”目标任务。

  现在,绝大多数县城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然没有达到广大居民看病的要求,很难留得住患者。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必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医疗资源的配置、政策的制定、资金的分配、人才的引进等方面给予县级医院更多的倾斜。

  而从目前各级财政状况来看,指望地方政府给予医疗卫生机构太多的支持,也是不现实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尽财政的最大可能,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公立医院,建成半市场、半慈善的医院,用低价格为广大居民服务;另一方面,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步伐,向社会资本开放,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形成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减轻政府压力,增加患者的选择。

  当然,在其他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后,可能会存在收费较高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无需过分担心,只要竞争机制合理、竞争环境公平、竞争规则健全,就能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发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稳定器”的作用,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以较低的服务价格为患者服务。

  总之,要实现大病治疗不出县的目标,关键在于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分布,在于提升县城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与能力,引进更多医疗人才。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