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谁来管管高空抛物?(图)

2015年08月18日 07:32   来源:西安晚报   文/郑家侠 图/王铎

  沈阿姨,68岁,典型的上海阿姨。她的iPad里面藏有楼上住户将各种物品抛到她家天井后一地狼藉的情景。沈阿姨说,几年下来她对高空抛物已练就一颗“强大的心”:“楼上扔塑料袋、饮料瓶、烟蒂、瓜皮果壳下来,已见怪不怪了。但让人吃不消的是,居然还有卫生巾、避孕套、鱼鳞鱼肚肠等污秽之物,实在太恶心了。”究竟是楼上哪户人家,或是哪几户人家抛的东西,至今也没有查出来。“我现在去打扫天井,不管是不是下雨,都要撑着伞,以免被砸中”。(8月17日《新闻晨报》)

  高空抛物一直是民众的头疼事,一不小心就会被高空抛物砸中,轻则“蓬头垢面”,重则性命攸关;沈阿姨被高空抛下的卫生巾、避孕套“砸中”,不仅让她自己恶心不止,别人看后也恶心不止。在这个高空抛物纷飞的楼下行走,今天被砸的沈阿姨,就是明天被砸的我们,谁来管管高空抛物?

  媒体报道高空抛物伤害案很多。有的被粪便砸中,有的被垃圾袋“中彩”,有的被高空抛物砸成重伤。而上升到法律层面,只有构成伤害罪才能“受刑”,那些轻伤害、恶心抛物几乎都被法律部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受害者找不到“凶手”只能自认倒霉。高空抛物不止,关键就是法律成本太轻,更多的高空抛物成本都在法律之外。我国《侵权责任法》对高空抛物惩处仅在“伤害罪”上,伤害罪之外,就没有明确的高空抛物法律惩处条款,这让司法部门无法可依,不采取“劝退”、“私了”,有什么办法呢?

  在美国,一开始也遭遇高空抛物多年的困扰,不管是民事调解也好,协议赔偿也罢,都挡不住高空抛物纷纷落下,最后立法严惩重罚。规定凡伤必刑、凡抛重罚,并且严于执法,高空抛物伸手必被捉,才算根治了高空抛物。我国香港还成立了专门的“高空抛物特别侦察队”,专门扫描拍摄高空抛物,港民对高空抛物心有余悸,从而根治了高空抛物。可见,根治高空抛物须立法严惩重罚,也要促使各地成立相应的高空抛物执法机构,力推监管高空抛物电子执法。把高空抛物完整地关进法律的笼子,才能真正实现治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防高空抛物,不妨“以奖代罚”    2015年09月18日
  • ·高空抛物追责邻里并不为过    2015年11月13日
  • ·高空抛物应从“人治”走向法治    2015年09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