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与专车并非水火不容

2015年08月10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环顾四周,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改变。无论是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还是社交的方式与范围,无论是生产方式的改变,还是与世界的沟通,都在快速地互联网化。然而,当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拥抱互联网时,却发现遭遇的是“烦恼”: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专车服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食自己的“奶酪”。尤其随着越来越多打车软件的涌现,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的市场之争也愈加明显。如何做好二者的平衡、解决矛盾,正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鉴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并在数量上加以控制。这种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车需求,“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相当普遍,在一些国家打车甚至成为奢侈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优步(Uber)的出现打破了门槛限制,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整合闲置的私人、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汽车资源,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用车服务。这样不仅盘活了闲置的汽车资源,让私家车主获利,而且方便快捷地满足了用户的租车需求,因此受到私家车主和消费者的青睐。所以,优步的扩展速度让人瞠目,短短几年就进入了全球300多个城市。截至今年3月,其已经把美国传统出租车、机场巴士业务所占市场份额从85%挤压至52%。

  在优步之后,也涌现出了更多的打车软件,覆盖了更多的细分市场。一时间,“狼来了”的恐惧在传统出租车行业蔓延,对于打车软件的褒贬争论日益激烈,有的国家甚至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但是,打车软件并非是开创性技术,而是整合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将各种资源重新架构,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这个角度看,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实现了市场需求,盲目地一棒子打死或者严加遏制并不理智。

  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专车的出现既是压力又是动力,一方面确实造成出租车市场被挤压,另一方面市场化资源和竞争的引入可以促使出租车行业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快捷的消费体验,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的服务好就选择谁。对于专车来说,必要的监管不能缺失。尽管野蛮生长来势汹汹,但如不能健康成长,就会破坏整个市场,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所谓“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越早对专车加以规范和引导,难度系数越低,越容易管控风险。

  其实,出租车与专车并非水火不容,在一个充满创新和增长的市场,专车可以成为有益的补充,而不是破坏性的替代。当然,如何让两者和谐发展,是对管理者的考验。但愿过不了多久,互联网+出租车,收获的不再是烦恼,而是惊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默 言)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