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群众出行需求,出租车行业改革历来备受关注。近年来不断普及的互联网打车平台、专车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在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群众生活,改变着竞争业态,也触动着管理者的神经。对新兴业态无论支持还是封杀,出租车行业改革都势在必行。地方尤其应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方式,不能坐等顶层设计方案,导致各方矛盾越积越深。
长期以来,我国出租车行业改革进展缓慢,市民需求持续高企,供给却严重不足,服务方式也因循守旧,在一些地方已经严重影响到群众出行体验。这种显而易见的市场不匹配,让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叫车方式、专车服务产生了“一呼百应”的效果,几乎每个新型软件、新式平台都引起公众热议、热用。
出租车行业痼疾显而易见,看似无解的尴尬局面,背后是对市场公平和需求长期漠视。高额营运权使用费、处于垄断地位的出租车公司、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承包模式,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打车难”窘境下,从业者抱怨、消费者不满,并产生黑车泛滥等诸多不规范效应,监管方与不规范甚至违法运营者之间的“猫鼠游戏”愈演愈烈。
尤其引发公众关注的是,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优步等打车软件,以“云计算”方式进行社会交通服务协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用户。尽管这类服务资格不明确、管理不健全,但确实高效调动社会资源,缓解了打车贵、打车难,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需求而生的创新。对此,管理部门不应视而不见甚至封杀而后快。
改革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出租车行业改革需要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死循环。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例如浙江义乌,大力度推行出租车行业改革,将有序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在顶层设计层面,国务院近日批转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但各地不能以“等方案”为由拖延不动甚至任由矛盾激化。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群众关切的问题上,每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举动,都值得称赞。只有在基层发动越来越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才能汇成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改革必然带来利益关系调整,出租车行业改革也定会触动长久形成的利益格局。这种局面下,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从改革大局出发,明确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破除出租车困局,拿出令群众满意的改革答卷。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