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设厂有风险切勿盲目跟风

2015年08月10日 07:23   来源:广州日报   赵海建

  中国一度被誉为“世界工厂”,这里面自然少不了美企在华投资的功劳。但如今,中企赴美设厂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被贴上“美国制造”标签。得益于这股潮流,中国对美直接投资2014年达120亿美元。按美方今年5月统计,有8万美国人正从中国老板们那里领取工资。8月3日的一篇文章中,媒体将此称为“产业链大逆转”。

  尽管联想和比亚迪等中企早已在美设厂,但让《纽约时报》感触最深的还是浙江科尔集团。2013年,这家中国纺织企业在美开设第一家制造工厂,投资总额达2.18亿美元。在《纽约时报》看来,作为廉价大规模生产的典型代表,科尔集团在美设厂意味着,原本泾渭分明的高成本生产国和低成本生产国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随着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和土地成本都不断攀升。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今在美国平均花1美元生产的东西,在中国需要花费96美分。

  舍弃周边更低成本国家而选择美国,显然是基于美国成熟、稳定、完善的投资环境。就成本来说,周边一些低成本国似乎是首选。然而,中企近年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多以失败告终。与美国相比,这些国家普遍缺乏稳定的投资环境。就制度而言,某些国家的商业法律不完善,而且经常更改,导致合同的约束力低下,美国却可以提供一个成熟的商业制度体系。此外,强势货币也是美国的优势,某些新兴国家的汇率非常不稳定,但这方面的风险在美国则可以规避。由此,从近几年开始,许多中国企业将工厂从越南等国转移到美国。

  从逐利角度看,中国制造业进军美国,就像欧美制造业当年纷纷落户中国一样。而对很多本身以美国为市场的制造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建厂靠近自己的销售地,并以此绕过某些壁垒。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试图复兴制造业,为此制造了诸多的贸易壁垒。

  然而,到美国投资建厂并非没有风险,对于中企来说都需要慎之又慎。首先,缺乏熟悉双边贸易的人才,这是制约中企在美设厂的一大瓶颈,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铩羽而归。其次,在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让公司本地化方面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如何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黏在一起,让他们组成一个好的团队,也是一个难题。再次,目前来说,由于美元加息升值的预期不断加强,中企在美国的生产成本将不可避免地攀升。而由于水资源的短缺,美国加州等地包括棉花在内的原料价格也将高涨。

  近年来,中企在美直接投资虽然有增长,与英日德法加等国相比仍然有差距。中企能否在美设厂,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做的行业到底适不适合去美国,要熟悉美国市场的规则、环境、人才,要理清产品的竞争优势等。一个产品能走出国门,从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切勿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