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的成功与跟风的潮流

2015年08月07日 07:28   来源:新民晚报   薛世君

  小区楼下的某吧式火锅连锁店最近突然关门了,于是这才留意起来,附近同一品牌的火锅店近期接连关了很多家。其关门之迅速,就像当初他们一家接一家“传染式”开店一样,跟风跟得快,关门也关得有点摧枯拉朽的架势。我所在的城市,鼎盛期据说跟风开业了几千家火锅店,后来的接连倒闭,也就几乎是命中注定了。

  我隐约记得,前些年大街小巷突然冒出来很多武大郎烧饼店,开得到处都是,然后就是某一天,它们又突然消失。看到什么赚钱、什么时髦就一哄而上,骤然饱和,然后快速土崩瓦解,这种戏码几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前不久,因为贾玲在小品《木兰从军》里颠覆调侃了花木兰的传统形象,“木兰故里”虞城县有个花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站出来要求贾玲道歉,后来贾玲还真道了歉。于是随后就有人跟风,要求陈凯歌就《道士下山》丑化道士形象道歉。再后来,就是网友们热情地加入了恶搞“道歉潮”的“造句大赛”。

  据说一件事,第一个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做的人是蠢材。悲催的是,现实中往往天才难遇,而庸才和蠢材辈出。

  前年,赵薇的《致青春》票房大卖,一系列青春怀旧主题影片诸如《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栀子花开》等便跟风而至,同题材扎堆,狠狠地玩起了“过度消费”,青春片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类型,很快就整得审美疲劳了。3D的《阿凡达》票价卖得很贵,于是《四大名捕3》《冰封侠》《警察故事2013》《画皮2》《富春山居图》等国产片为了票价翻上一番,纷纷贴上3D标签,就跟中国电影市场钱多人傻好糊弄似的。

  电视节目跟风模仿之风尤甚。选秀节目火的时候,电视频道里都在忙着海选;相亲节目流行了,荧屏又都忙着“相亲”;唱歌受欢迎了,这声音那歌曲就遍地开花,很多台都在转椅子,导师大行其道;亲子节目收视率高了,电视节目里到处是“爸爸”的身影……本来吧,文艺是创作性、创造性比较强的领域,没想到居然成了跟风模仿的重灾区。

  历史上东施效颦那会儿,同村的有钱人看见她赶紧藏,穷人见了立马躲,没见到谁对她追捧有加。但今天似乎不一样了,对模仿几无人嫌弃。

  随大流、跟风不能成为一种普遍心态。束缚思维、抑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之类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甚至还可能像有人分析的那样,“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甚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看起来还挺严重的。

  压根不跟风,而是让别人跟着自己跑,才能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成功者。为什么苹果手机能风靡世界,为什么乔布斯广受推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创新、创造。要是苹果手机跟这家学设计,跟那家学软件,看到别人什么好就跟着做,还能成为一个品牌神话吗?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