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并防止其出现大的反弹,破解制约社会发展的环境瓶颈,必须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让环境改善成为经济升级的引擎,而不是负担。必须充分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从源头解决大气环境污染结合起来
刚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此外,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也均有下降。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让人们感受到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增强了治理雾霾的信心。但也要看到,在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好转的背景下,仍有个别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并不明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反弹甚至加重的势头。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治污力度,大气治理的强劲势头不减。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进一步意识到,空气质量得不到改善,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当地的发展质量。很多地方将治污的压力层层传导直至基层,制定并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新举措。同时,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也为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物浓度还比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比较大,治污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环境执法的阻力和实施力度与新环保法的规定及公众的高期望值之间,容易形成落差,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今年环境质量实现好转,但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工作稍一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此外,在治理污染上付出的努力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比如,部分地区PM2.5虽呈下降趋势,但臭氧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加突出,对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治理正在成为新的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没有退路,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要想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并防止其出现大的反弹,破解制约社会发展的环境瓶颈,必须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让环境改善成为经济升级的引擎,而不是负担。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正面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从源头解决大气环境污染结合起来。一些地区以治理大气污染为契机,运用提高排放标准、出台环境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企业、行业、区域的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这样的实践越多,示范效应就越大,全社会推进绿色发展的劲头就越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当下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绝不能小有成效就沾沾自喜,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从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出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赢得大气治理攻坚战必然可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红艳)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