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版”春节,让年味更浓

2025-01-21 07:33 来源:北京晚报

  “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近日发布。据本报报道,春节期间,北京将推出各类活动4300余场。尤其令人期待的是,“非遗过大年”活动丰富多彩,厂甸庙会、千军台庄户幡会等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集体亮相;中轴线等地将举办“非遗过大年”活动;非遗企业、老字号、非遗传承人等还将推出近百种国潮年货。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春节是全国各地庆祝新年的实践集成,各地都有相应的特色传统、民俗活动。为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文旅部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旅活动,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非遗“大餐”。北京的“非遗过大年”,就是对京味非遗活动的集中放送,在春节舞台上展现京版非遗魅力。

  北京春节文化独具特色,许多春节非遗项目记录着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承载了一代代北京人的情感。将在春节期间集中亮相的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京味春节非遗的典型代表。千军台庄户幡会表演时,千军台、庄户两村村民高擎神幡载歌载舞走会互访,是京西地区独有的民俗画卷;密云东田各庄元宵节期间的九曲黄河阵灯俗、花会、戏曲三位一体,寓意丰富;怀柔的敛巧饭习俗敛饭共食聚乡愁、“扬饭喂雀”乞福运,呈现民间文化的风采。尤其厂甸庙会,是中国四大庙会之一,更是老北京人独特的春节记忆。此外,“非遗过大年”活动还结合了去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两大世遗相遇,既给中轴线带来春节的喜庆,也给春节增添厚重的文化气息。

  春节正是非遗展示和传播的大好舞台。京版春节非遗项目丰富多样,但像千军台庄户幡会等项目,不仅“养在深闺人未识”,也面临传承和吸引年轻人等难题。在春节大舞台上展示,有助于提升非遗知名度、非遗体验参与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春节期间,市民游客都希望热热闹闹买年货、逛市集、赏表演。京版非遗也能为北京文旅热潮添一把火,让在京过年的游客对北京悠久的节庆传统多一分了解。

  让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站上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是多赢之举,也是长远之计。每一种非遗,都是各地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凝结而成的智慧成果,因老百姓的创造而出现,因老百姓的喜爱而兴盛,因老百姓的坚守而传承。京版非遗因时而生,其生命力也在于与时俱进,非遗活在当下,才能活下去、活得更好。京版非遗集中亮相首个“非遗版”春节,不仅能让市民游客领略传统文化魅力,而且可以证明非遗永葆“活在当下”的生命力。

  蛇年春节在即,期待京版非遗在春节期间的精彩展示,期待市民游客都能在京味非遗中“欢欢喜喜过大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非遗版”春节,让年味更浓

2025年01月21日 07:33   来源:北京晚报   张悦

  “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近日发布。据本报报道,春节期间,北京将推出各类活动4300余场。尤其令人期待的是,“非遗过大年”活动丰富多彩,厂甸庙会、千军台庄户幡会等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集体亮相;中轴线等地将举办“非遗过大年”活动;非遗企业、老字号、非遗传承人等还将推出近百种国潮年货。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春节是全国各地庆祝新年的实践集成,各地都有相应的特色传统、民俗活动。为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文旅部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旅活动,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非遗“大餐”。北京的“非遗过大年”,就是对京味非遗活动的集中放送,在春节舞台上展现京版非遗魅力。

  北京春节文化独具特色,许多春节非遗项目记录着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承载了一代代北京人的情感。将在春节期间集中亮相的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京味春节非遗的典型代表。千军台庄户幡会表演时,千军台、庄户两村村民高擎神幡载歌载舞走会互访,是京西地区独有的民俗画卷;密云东田各庄元宵节期间的九曲黄河阵灯俗、花会、戏曲三位一体,寓意丰富;怀柔的敛巧饭习俗敛饭共食聚乡愁、“扬饭喂雀”乞福运,呈现民间文化的风采。尤其厂甸庙会,是中国四大庙会之一,更是老北京人独特的春节记忆。此外,“非遗过大年”活动还结合了去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两大世遗相遇,既给中轴线带来春节的喜庆,也给春节增添厚重的文化气息。

  春节正是非遗展示和传播的大好舞台。京版春节非遗项目丰富多样,但像千军台庄户幡会等项目,不仅“养在深闺人未识”,也面临传承和吸引年轻人等难题。在春节大舞台上展示,有助于提升非遗知名度、非遗体验参与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春节期间,市民游客都希望热热闹闹买年货、逛市集、赏表演。京版非遗也能为北京文旅热潮添一把火,让在京过年的游客对北京悠久的节庆传统多一分了解。

  让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站上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是多赢之举,也是长远之计。每一种非遗,都是各地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凝结而成的智慧成果,因老百姓的创造而出现,因老百姓的喜爱而兴盛,因老百姓的坚守而传承。京版非遗因时而生,其生命力也在于与时俱进,非遗活在当下,才能活下去、活得更好。京版非遗集中亮相首个“非遗版”春节,不仅能让市民游客领略传统文化魅力,而且可以证明非遗永葆“活在当下”的生命力。

  蛇年春节在即,期待京版非遗在春节期间的精彩展示,期待市民游客都能在京味非遗中“欢欢喜喜过大年”。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