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女成乡村教师 解救更该解困

2015年07月30日 07:11   来源:郑州晚报   杨兴东

  两年前一篇题为《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日前突然引爆微博话题,同时让生活在河北曲阳县太行山深处的“临时代课教师”郜艳敏再次被外界关注,其经历也招致广泛质疑。昨日上午,郜艳敏回应,自己仍是曲阳县下岸村的“临时代课教师”。郜艳敏不愿意过多回应网上的讨论,称“平时不怎么上网”,“谢谢大家关心”。(7月29日《南方都市报》)

  被拐女成乡村教师,现实之曲折叫人扼腕叹息,却又不能不佩服乡村教师郜艳敏的选择。于她而言,这一切本不该发生,人贩子之恶行,将她的命运陡然推入一个转折点。然而,苦难成了她坚守的一个信念:在大山之中坚持教书,扫除愚昧,普及文化,希望减少如她一样的悲剧。

  现在,公安部关注此事,让这个多年前的故事又一次摆在公众面前。舆论必须明白,解救成为乡村教师的被拐女,打击贩卖她的团伙只是这迟到正义回归的开始。郜艳敏多年被拐背后所凝结的沉重现实,需要更细致的工作去化解。比如郜艳敏曾通过自己努力赢得了村里人乃至婆家的尊重。那么,摆在面前的难题是,如何看待当年参与那场买卖的郜艳敏的婆家?婚姻的既成现实与个案正义的回归该如何权衡?郜艳敏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

  所有这些因往事而带来的疑问,均需要妥善地解决。而这方能真正实现正义的回归,也方能减少苦难带给郜艳敏的痛楚。熟悉此事的人们或许不会陌生,舆论不是第一次对郜艳敏充满关注热忱,数年前,她获选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也曾引发热议。然而,当关注的热情褪去,拿着奖杯的郜艳敏回到大山,仍只能面对惨痛现实。而如今更糟糕的是,“她所在的教学点只剩下学前班和一名一年级的孩子”。郜艳敏的教学只能等待“如果哪天不让做了,也就不做了”的结局。

  比之实现个案正义而言,郜艳敏的现状亟须改变。郜艳敏多年的教学努力足以证明她是一名称职的教师。然而,工作多年仍只是代课教师却揭示了她生活的不稳定。鉴于此,如何打捞郜艳敏的悲惨命运,不只是公安部门的事儿,也应进入更多部门关注的视野。比如,让郜艳敏的代课教师转正,让她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