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权益”保护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2015年07月22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张 璁

  □小的劳动权益得不到维护,最终会累积成大窟窿。让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落实到位,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已是当务之急

          

  时值盛夏,全国各地都是热浪滚滚,酷暑难耐。可每年这个时候,对那些不得不在户外继续工作的劳动者来说,一个比三伏天还热的话题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被提出来:你拿到高温津贴了吗?

  其实,高温津贴并没有多少钱,又早已明确写进了国家法律之中,依法发放给劳动者本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可是为什么媒体年年在呼吁,甚至今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还要不厌其“细”列举出“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对此,有这样一句牢骚也许更能表达一些人的无奈:“只能凭老板‘有良心’,靠自己‘攒人品’。”

  克扣高温津贴所引发的热议,也只不过折射了背后诸多劳动权益,在社会性的默许中被架空的现实:带薪年假常常口惠而实不至,加班不拿加班费是“有事业心”,职业保护不健全也照样上岗……当诸如此类的“小权益”,被自嘲为只能靠“良心”“人品”去维护的时候,作为法律,就被执行上的缺位拖入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所有这些“小权益”之所以在现实中被个别用人单位忽视,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吃准了普通劳动者要想维权必然成本过高、得不偿失,因而有恃无恐。就拿高温补贴来说,北京规定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但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若为了这点钱闹得被人“穿小鞋”甚至丢工作,实在是划不来;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成百上千劳动者的“小钱”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既然没人来闹,不如赖过去。事实上,许多劳动者权益保护都存在这个问题:尽管劳动监察部门设有投诉渠道,而且一旦查实也都有处罚措施,但从往年的媒体报道来看,若非牵涉重大劳动权益问题,则投诉者寥寥。毕竟,投诉程序之复杂,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经济上,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都承担不起,而即使真有人挺身而出,作为个体也并没有太大的议价空间。

  然而,无论高温补贴,还是加班加薪都只是“小权益”,可当所有这些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安全卫生保护权等等累加在一起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实际上个别用人单位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上存在多么大的窟窿。

  可能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认为目前完全落实这些法律规定的劳动权益不现实,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容忍这些“潜规则”。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全社会人力资源的价值将会得到急速提高,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是执行法律的要求,更是对人才的尊重和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的必然。那些无法正视人的价值的用人单位,早晚会被新经济所淘汰。

  就目前来说,劳动监察部门积极执法,主动把纸上的权利变成劳动者手里的福利,正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让最广大的劳动者自己有动力站出来捍卫其劳动权益才是更有效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迟来的权益更需据理力争    2016年07月13日
  • ·“她权益”需刚性维护    2016年03月07日
  • ·保权益促公平是农民脱贫的根本    2016年02月16日
  • ·流着泪的满意,被啃蚀的权益    2015年07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