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餐制别只是中看不中用

2015年07月16日 06:59   来源:西安晚报   杨兴东

  7月14日,记者从四川遂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自今年9月1日起,遂宁所有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将严格实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陪餐制度,提高学校的食品安全意识,让学生吃得更安全。“陪餐制”要求学校食堂每餐必须指定一名校领导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陪同学生在食堂用餐,并在餐后做好详细的陪餐记录存档备案。陪餐人员不仅要陪着学生吃饭、听取学生意见,还要定期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及操作习惯等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反馈,并监督整改。(7月14日《四川日报》)

  学校食堂搞“陪餐制”,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学生伙食质量,让监督力量直接抵达食堂。但具体执行,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考量。

  首先,办食堂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如果仅仅是不出事,不吃出问题,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低,也不值得专门去用“陪餐制”来履行监督义务。因为事故是天然的预警,若吃出问题,不用陪餐,相关方面也早已收到消息。可见,陪餐除了规定中所说的食品安全隐患外,也应创造条件约束学校食堂,把饭菜好不好吃,可能存在的后期采购问题等等纳入监管渠道。

  其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艰难,“陪餐制”依靠校领导下食堂,只能起到一个治标作用。领导毕竟不可能天天有空,这项长期的措施,也要靠其他人来执行。那么如何超越利益掣肘,避免将来可能的执行走偏,需要超越“陪餐制”本身,保持一种常态监督的精神。因为陪餐不是关键,监督才是关键。脱离了“常态监督”的陪餐制,有恐沦为花瓶。

  “陪餐制”不是什么新发明,几年前矿难频发时,有地方曾提出“领导陪下井”试图通过这种刚性措施,缩减矿难出事率。然而一两年过去了,矿难情况并没有根本性扭转。这是因为,“领导陪下井”是一种偶发行为。一年365天,如果做不到来与不来一个样,其实很难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基于此,搞“陪餐制”也必须提防只看领导来没来,搞好了陪餐时的档案成绩却忽略了“陪餐制”的本义。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