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总突兀。7月12日凌晨,在最安静的时间区格,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与世长辞,让无数人缅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成思危先生是“中国风投之父”和“创业板之父”。纵观他的一生,他的视野随着中国的改革而动,他是居安思危的智者,在万众欢腾的时候,他总在观察;在一片寂静的时候,他总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忧虑。
抛开其专家、官员身份,成思危先生的一大可敬之处还在于:他敢凭刚直献真言。比如在作风问题上,他曾在媒体的镜头前说:“中秋节前北京堵车很严重,都是送月饼的,什么时候中秋节前北京不堵车了,我们的政府可能就好多了。”此话一出网友纷纷对其点赞。
比如,对于社会公平问题,他曾直言:“改革应该防止权力滥用,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有资源分配权的人不应该有优先选择权。这就好比是在分一块蛋糕,切蛋糕的人应该最后一个拿,这样才能保证分得公平。”再比如,就创业板市场的问题,他曾说:“我国创业板存在企业创新不足、估值过高、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对创业板财富效应宣传过度、缺乏做市商制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持续的改革来解决。”这些真话给不少人浇了冷水,助力着中国社会在理性中进步。
然而,在现实中,也有一些“喜鹊型”官员:他们只说明哲保身的话。原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就曾把“官员说真话越来越难”称作不正之风。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社会问题会通过各种媒介呈现在民众面前。如果官员长久不讲真话,并且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那政府的公信力就有陷入“塔西陀陷阱”的危险。
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成思危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敬仰,其坚持讲真话的个人魅力是一大原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年代,我们当然需要更多像成思危先生一样的真话型官员。因为改革事业本身就是要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如果官员不敢直言矛盾,只说官话、套话、空话,讳疾忌医,那社会很多问题就会被忽视,改革的进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在时下中国,“啄木鸟”比“喜鹊”更得民心。因为“啄木鸟”往往是改革促进派,带有真实特性。而真实具有天然的魅力,它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真话、真情、真理也能让我们脱离乌托邦式的险境,让我们找到一往直前的改革药方。所以,我们悼念成思危先生,更要学习他那种因爱国而敢言真话的作风。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