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南方周末》发表《这好那好,没有问题?》一文。作者作为省委组织部门派出的考核人员,到一个省辖市一天谈了两名处级干部、六名科级干部,只有一名处级干部谈了一些问题,其他干部都是说这好那好、“没听到什么反映”。
文章说,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市,身为领导干部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居然听不到一点问题,谁信?作者很生气,抱怨如今考核干部,通过好多程序和方法,都听不到真话,造成一些干部“带病提拔”。对这种归因,我不敢苟同。组织上听不到对干部的真实反映,很大程度上是有些组织和领导自己一手造成的。
凭心而论,这么多年来,有多少干部考核,组织上不是带着明显倾向,不是在追求“考核成功”,生怕被考核人出现否定因素。往往一些群众反应并不太好的干部,组织偏偏是带着领导意图来考核,单位不跟着唱“双簧”都不行,这样的考核组能真心而坦然地听取不同声音吗?考核组能够保证讲真话的人不被跑风露气所累吗?何况,有些“红人”的种种问题和劣迹,早已妇孺皆知,沸沸洋洋,上级真的不知道吗?
也有另一种情况,只要是说往外推荐干部,有些单位知道这一意图,不论上级意中人选的优劣,必然上下同心协力,要么掩饰问题,要么浓妆艳抹,出于本位主义的种种功利目的,以“出干部”的名义“送瘟神”有之。问题是,我们有多少考核不就在追求这样的效果,甚至利用这种群众心理让某些并非德才兼备的干部上位?
笔者至少是主张讲真话的人,想到这样的现实,遇到要评价组织马上要重用的人,真不会无私无畏没有顾忌而脱口而出了。不仅是对他人的评价,指出他人的缺点或不足,人们不敢说真话,觉得说了白说,就是对自己,你单纯得只会说真话,也不行。
很早以前,每年写个人总结,当很多人生怕说到自己不足时,我总是年年给自己找至少三条问题,并写进年度考核表里(归档可查)。一年年过去了,从没见组织上纠正从不写自己缺点和不足的,也没谁说我做得对。只有我知道这样做,对我自己有好处(别人不一定理解),所以我至今不后愧。只是后来,我怕别人说自己“鬼做”,也学着对问题“淡定”了,不在书面对自己死磕了。要不然,不自知之明的人并不难为情,严于解剖自己的我反而尴尬,像个“另类”。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大型教育活动中,部门领导对部属进行谈心批评,并要求形成书面记录上交,当时作为一名副职的我,对一名部属提了一条意见。没想到,主要领导主动凑到这名部属跟前说:“这条意见是谁提的?”明显是撇清自己,讨好人,陷我于不义。只是他有所不知,我跟这名部属私下是朋友。正因为是朋友,我才把谁也不好提的意见给点出来,希望他改进。
善良的动机不一定得到正面的反馈,这件事还是给我上了一课,在现行体制和政治生态条件下,你讲假话,你好别人也好;若讲了真话,还真有问题。所以,作为组织部门,把听不到真话,归咎于基层和下级,不如从自身查找原因,带头求真务实。“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营造一种人人敢言善言的宽松环境!”这句话是作者站在省委组织部角度对下级组织和干部说的,我看不如对自己讲更好。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