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一些“雷人雷语”几乎没有间断过,引起人们纷纷议论。
不要以为说这些“雷语”的人都没有水平,“雷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毕业或就职于高等学府的知名学者。其中有的人所说的一些观点让人跌破眼镜,甚至挑战社会底线。
这类“雷人雷语”实际折射出少数学者对百姓利益的漠视和对复杂情况的简单化处理。
笔者认为,一味强调效率优先的观点已经过时,现今社会已经进入效率、公平兼顾的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思想学术界要顺应时代变化、树立民生情怀,专家学者发表言论、观点时,也应从公共视角、民生视角出发。
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专家学者,不能任性地、简单粗暴地曲解学术自由的含义。明初有位叫宋濂的学者说,“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当今学者也应秉承这种严谨的治学之风。现代公共政策学把专家学者视为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主体之一,直接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家学者虽然有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的权利,但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面对公众发表言论的时候,应该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民生情怀,对社会、公众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学者发表言论,尤其是涉及到民生,不妨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防止价值取向不当、理性分析偏差。学术观点及言论需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内核,以理性分析为基本出发点。
第二,关注公众的心理预期。现代政策已经具有显著的公共利益属性,即公共政策需以大多数公众的利益为逻辑出发点,不能从少数人或个别团体利益出发,更不能仅仅考虑某一方或某一领域的利益。因此,专家学者要强化公共责任意识,关注公众的心理预期,关注公众的需求和行为方式,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与社会、与群众“同频共振”。
第三,树立起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任何利益不以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一是无私无偏的态度;二是弱势者利益最大化,即在社会上居弱势地位的群体和个体能够得到最大的关照,享受最大的利益;三是尽可能使受益群体扩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盘和林)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