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灾:老旧小区安全怎样保证?

2015年06月26日 11:03   来源:东方网   李晓亮

  郑州一栋居民楼电表箱起火,已致13人死亡。事发地是郑州市西关虎屯小区一单元楼底,事故发生于雨夜凌晨两点多,正是居民酣睡之时。这或许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因吧。(6月25日央视)

  但是,这条新闻让人震惊处在于,这次造成十几人死亡的火灾,其实火情并不算大。通过央视镜头,可以看到,造成十数人伤亡的火灾现场的过火面积,可能小得你没法相信。

  镜头特意推拉摇移,让我们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现场图景。着火的是一楼楼道电表箱附近,而其距离右侧一楼窗户可能不到一米多,窗外还堆积不少废弃塑料瓶。即便如此,火势也没能蔓延过去,而二楼的白窗户甚至都没被火燎黑变色。

  不厌其烦,展示这些细节,只为了说明,按理说这么小的火情意外,本不至于造成如此惨烈伤亡后果。但尴尬之处就在此。为何,或许本能避免的悲剧,不该死人的意外,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火灾起因呢?

  最初是说“电表起火”,但是央视两次播报,口径都很严谨,因为消防部门截至当时仍未公布起火原因。是否是因为暑期用电高峰而电表电路又老化,最终起火。或是雨夜意外?比如是否雷雨天气,是偶然“天灾”?从现场图集看,还有烧成骨架的电动车,会不会是外接电源,充电的电动车,又遇上雷雨天,加之年久失修,线路老化,综合作用下,最终发生起火意外?

  这些都是从目前的报道、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的合理推测。但在权威调查结果出台前,这些也仅是民间的有限猜测。不过,比起深究起火原因和呼吁责任追究外,新闻跟帖中,有些关注点,却很奇特,以下选取代表性的奇葩观点:“一看就是老式低档小区。现在的高档小区,都是摄象头监控,着火概率太小了”“头五年住的还可能叫小区,过后呢就叫难民集中营了!”

  这种论调或许是极少数,但却反面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维度。他们无一例外,针对“老小区”本身,甚至潜台词是这样的老旧“危房”根本不配叫“社区”“小区”。进而言之,则是说这种老小区,残破老化,各种电线管线纵横交织或完全裸露风化,自然安全系数低;新建或物业费高昂的所谓高档社区,高科技实时监控预警,物业安保全方位巡视,意外率低,抗风险系数自然高。

  先别慌着反感这种在死人悲剧后,却阴阳怪气的脑残论调。如果站在公共安全角度,你可能不得不悲哀承认,若抛开其余层面,仅就安全系数论,似乎老旧小区确实是问题最大的。

  这次十三个死者都是顶楼住户,而且都是死于火灾都是一氧化碳中毒,是被聚于七楼难以消散的烟“呛死”的。(6月25日《新京报》)这种楼道本身变成夺命的闭环烟道,这种老旧设计十分符合现在消防安全要求?

  每次有老旧楼房坍塌,才会引起一轮事后紧急灭火式的运动时老旧危房的安全执法检查。去年奉化塌楼以及不久前贵州多起楼房垮塌,住建部等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过关于老旧危房的排查整治工作。

  这次郑州火灾后,至少当地乃至全国范围或许都对于电路线路等老旧小区输电输气管线安全,会有个拉网式排查。但是这种安全检查不该是一阵风的应景,特别是老旧小区,不能因为老旧得不配称为所谓现代高尚社区,就放松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执法。

  相关老旧危房的安全问题,如果涉及保养维修、拆建修缮,更新加固等成本分摊,不光是居民自身责任,也涉及政府部门的公共责任分担。

  厘清责任边界,将日常安全执法落到实处,防险防患于未然,才是杜绝类似“火灾无险而烟道夺命”悲剧的根本。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