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学生抽签睡觉 击中教育不公的“软肋”(图)

2015年06月26日 07:49   来源:西安晚报   文/刘鹏 图/王铎

  贵州从江县下江镇高坪小学,151个住校生挤在几间活动板房里。其中一间是教室兼寝室,4张床,每张床挤两个人,可以睡8人。但男生有12名,开学时大家抽签,抽到的住床上,抽不到的睡课桌。(6月25日新华网)

  晚上想睡床,还得靠抽签决定。这样的情形,让人吃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为何依然停留在口头上?

  具体到当事小学,4名同学不得不睡课桌,或许是有其具体困难的。但这样的困难,学校解决不了,镇上能否解决?县里没钱支持教育,省里是否重视过?总之,岂能让4名孩子睡在课桌之上?既休息不好不利于学习,还可能对成长中的身体有害。

  然而,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当下农村又并不少见。比如依然拿高坪小学来说,其余150多个学生,其虽然能睡床,但条件显然好不到哪里去。“150多人挤在几间板房中”“60多人睡一个大通铺”,甚至有次失火,火烧连营,万幸的是,当时学生们已经放假。正如该校校长所言“要是火灾早一天发生,或者是半夜睡觉时起火”,那后果岂堪设想?

  当下高考已经结束,各省的分数已经公布,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将相继发出。这场被誉为人生最公平的“角逐”中,显然包含了若干年之前的从江县下江镇高坪小学的学子,他们站在人群中,坐在考场上考试,果真与其他孩子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小学生住校,而且睡床还得靠抽签,类似教育问题,其击中的,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事实或者说“软肋”。因此,执行与落实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计划,支持并倾向于农村教育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的受教育权,能够得到充分的、公平的保障,迫在眉睫而且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