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打击人贩子别止于谈论是否判死刑

2015年06月24日 07: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石川

  针对近期网络中关于“人贩子应不应该判死刑”的讨论,日前,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称,目前,从刑期看,拐卖儿童犯罪的最低刑期高于故意杀人罪的最低刑期。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刑法修正案(九)》出台,收买被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将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这将有力打击买方市场。

  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4年,全国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中,重刑率达到56.59%,接近六成。2009年至今,最高法院先后发布拐卖儿童犯罪典型案例十多件,其中罪责最为严重的罪犯均已被判处并核准执行死刑。这说明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已对人贩子予以严厉打击。

  其实,与其事后打击人贩子,不如事前防范。原因很简单,即便判人贩子死刑,但恶果已经造成,比如孩子被拐走,给孩子和孩子的家庭已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有孩子在被拐过程中致死,此时即便判人贩子死刑也难以抚慰受害家庭的巨大创伤。

  具体到打拐,应思考两点。其一,如何保护好孩子不被拐走?应该承认一个基本事实,孩子被拐,多与监护人过于粗心有关。只要监护到位,人贩子就难以得逞。当然,一些监护人的粗心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忙于工作,或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儿童被拐案件中临时看护人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老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保障孩子安全的能力不够,面对精力充沛的儿童,看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除了督促家长更上心,也应该解决家长面临的难题,比如善待农民工,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

  其二,孩子被拐后,如何更有效地追查到人贩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公安机关拐卖妇女儿童破案率仅为17%,远低于国内年均40%左右的刑事案件破案率。为什么差别如此悬殊?另据报道,解救一位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平均花费在2万至3万元,团伙案件需要几十万元,重大团伙案件有的甚至需要上百万元。目前全国大部分省级公安机关无专项经费。这一状况需要得到尽快的改变,从经费上大力支持打拐工作。

  此外,不能忽略拐卖儿童的其他因素,比如合法收养儿童程序较为繁杂,再比如不少人仍怀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客观上的束缚等等。此外,有些贫困地区的人,为了解决生计,居然把生孩子销售当成生意。最高法相关负责人称,当前拐卖儿童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突出表现在采取偷盗、强抢、诱骗犯罪的发案数量明显下降,大部分被拐儿童系被亲生父母出卖或遗弃,继而被“人贩子”收买、贩卖。对这类情况,该如何应对?

  一言以蔽之,对打拐来说,无论提高人贩子还是买方的违法成本,都有必要。但是,诸如提高破案率,尤其是如何防拐,显然更有必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举报人贩子必须守法    2015年06月30日
  • ·对“人贩子”也不应动用私刑    2015年06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