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轮胎解决方案。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轮胎是汽车上最直接接触地面的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4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均达历史最高水平。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70~80%的安全事故均与轮胎相关,同时我国轮胎的利用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
青岛橡胶谷董事长兼总裁张焱向参访团介绍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山东籍全国人大代表、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广REID电子标签在轮胎上使用的建议”,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轮胎企业在生产中植入RFID电子标签。
橡胶谷工作人员向参访团介绍RFID智能轮胎芯片的有关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安装电子标签后的轮胎拥有了唯一身份标识,相当于轮胎拥有了自己的‘黑匣子’”,18日,“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一行走进青岛橡胶谷,一起见证了这一枚小小的芯片即将为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合一”带来的神奇变化。
诞生在青岛橡胶谷的世界首款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轮胎芯片。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青岛橡胶谷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孟岩告诉记者,目前通过园区企业推广的智慧工厂项目,轮胎生产企业在生产每一条轮胎的过程中,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原材料来源、轮胎的身份信息都会同步实时生成,随后这些数据将被存储在一枚小小的芯片——“RFID电子标签”中,并伴随着轮胎的硫化过程封装进轮胎当中,成为伴随轮胎整个生命周期的电子身份证。
青岛橡胶谷董事长兼总裁张焱介绍渤海商品交易所橡胶谷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中心的有关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这样整个轮胎就变成了一个可追溯的产品,通过手持设备对轮胎进行扫描就可以知道轮胎的全部信息”,孟岩表示,电子标签1.0的技术是只能一次写入,而目前最新的2.0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写入。通过连接互联网和卫星,轮胎变成了车联网的一部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的温度、压力等数据都会记录在其中。
孟岩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企业生产出来的轮胎,是否合格的检测都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完成,不如实际路况更真实。轮胎安装了电子标签以后,整个轮胎在使用周期中遇到过什么样的故障,每个阶段的性能是怎样的,一系列数据汇总起来将为轮胎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提供最只管有效的参考指标。
据介绍,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使得轮胎在生产、仓储、销售、使用、翻新等环节均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并伴随轮胎终身使用。通过大数据的采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轮胎的使用状况改善工艺更加适合不同的用户,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初步测算,使用这一技术将提高轮胎30%的寿命,同时在针对公交集团的案例中为公交集团节能达到20%以上。
专题:“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