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潍坊“阿姨点餐”O2O平台:半成品菜新概念

2015年06月16日 17:2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李焱

  “谁说没空买菜,不会切菜,就做不了饭?”您只要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下一个订单,这些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在潍坊,一家专注于做半成品菜的O2O商务平台“阿姨点餐”,正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市民百姓提供干净卫生、营养可口、价格实惠的半成品菜。对很多人来说,通过互联网订餐正成为他们解决吃饭问题的流行方式。

在潍坊软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阿姨点餐”总经理张昭向参访团介绍项目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消费者变“阿姨点餐”销售员 线上线下提供美味菜品

  今年27岁的郑爽就职于潍坊软件园内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午一下班,郑爽就来到位于一楼的“阿姨点餐”配送点,顺利取到她昨天中午预定的“辣椒炒肉”。在采访现场,冷藏柜柜内各式各样的“美食”,立马吸引了“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记者的镜头。

  像郑爽一样在潍坊软件园上班,通过“阿姨点餐”预定半成品菜的青年白领每天不下50位。“想吃什么菜,直接在网上预定,第二天就能取!”销售员马春妍告诉记者,她做“阿姨点餐”的销售已有四个多月。

  今年34岁的马春妍,以前干过销售,做过幼儿园老师,今年年初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阿姨点餐”,在成为“阿姨点餐”的销售前,马春妍可是一名忠实的消费者,“太方便了,想吃什么直接预定,连调料都配好了。”

  马春妍说,目前,“‘阿姨点餐’有两种点餐的方式,一种是线上提前预订,另一种是线下根据现有菜品直接购买。此外,马春妍还专门建立了一个“阿姨点餐”潍坊软件园的微信群,每天马春妍会定时在群里推送今天的主要菜品,“大家都纷纷在微信群里晒晒自己做饭的成果,深得上班族的喜爱和支持。”

一份宫爆鸡丁,会员价7元。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阿姨点餐”获京东、启迪投资 三线城市前景广阔

  目前“阿姨点餐”的菜品多达200多种,每周更新15种左右,从几块钱的小菜到上百元的“大餐”一应俱全,可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阿姨点餐”项目发起人、潍坊壹贰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昭介绍,公司成立初期,主打“外卖”,但是受市场因素的冲击,让他开始转变原来的思路。O2O已是越来越多商业教父口中的创业真理,在张昭看来,“阿姨点餐””这种O2O模式在三线城市的前景更广阔,而在一线城市未必会取得成功。目前,张昭的项目已经获得京东和启迪的投资。

  与餐饮与电商结合的新型互联网业态 “第三方订餐平台”不同的是,张昭有着自己的“中央厨房”。副总经理刘虎介绍,“阿姨点餐”项目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中央厨房”里共有6名员工,为保证菜品的安全与新鲜,加工前的原材料,都是正规合法供销商供货,所有原材料都可追溯,限时加工,当天恒温配送。

  目前,“阿姨点餐”还处于发展初期,“我更看重的是半成品菜概念的传播。”张昭告诉记者,通过互联网形式,在线上线下做半成品菜加工的平台还不多。现在,“阿姨点餐”已经在潍坊城区成立8家实体店,张昭的计划是将来回归社区,真正实现“阿姨点餐”的理念,让社区的阿姨大妈都加入进来。

  在北京,创业项目“青年菜君”的运营模式与潍坊的“阿姨点餐”有很多相似之处,其联合创始人还曾作为创业代表参加过今年中经两会之夜的创业专场访谈。参访团离开在潍坊软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时,中国经济网记者帮这两个创业项目的负责人建立了联系。

 

专题:“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最美阿姨,彰显乡土之美    2013年09月18日
  • ·包小姐是谁(图)    2015年12月29日
  • ·谁来管管高空抛物?(图)    2015年08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