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阿姨,彰显乡土之美

2013年09月18日 07:28   来源:钱江晚报   特约评论员洪信良

  在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碧城社区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黄莲芸,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失明老人王信达二十多年。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百万房产和17万元的存折交给黄莲芸,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解读这个故事,有一个最俗气的角度,那就是所谓“双心阿姨”——“对孤寡老人献爱心,对巨额遗产不动心”。也就是说,假如黄莲芸在照顾老人二十余年后,接受了老人赠予的遗产,那么她肯定不是“双心阿姨”了,就连“单心”(对孤寡老人献爱心),很可能也会饱受某些人质疑。

  这样的动机论会消解世上所有最美的真情真心。我感觉,黄莲芸对这种阴暗的心理是了解的,也是心怀提防的。面对王信达真心诚意的遗产赠予,她说:“这个房子我坚决不能要,我是把他当作家人来照顾的,照顾家人怎么能要回报呢?”老人留下的17万元钱,她都花在了买墓地、办丧事以及支付墓地管理费上。似乎生怕有人说她用了老人的遗产。

  既然她把老人当家人照顾了二十多年,那么继承“家人”留下的遗产,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在我看来,黄莲芸坦然接受房产与存款,丝毫不影响她“最美阿姨”的形象。只要想想那么多空巢老人有子有女却无人照顾,再想想“久病床前无孝子”,黄莲芸对多年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孤寡失明老人的悉心照料,不是用钱能够计算价值的。老人生活上缺少什么东西,她总是第一时间将物品补齐。老人不喜欢穿买来的衣服,她就搬出缝纫机,为老人量身做衣服。老人身体不舒服了,只要打一个电话给她,她就放下手里的活陪着他去看医生。说实话,就算是一个亲女儿,能对父母做到这一切,也可算很有孝心了。

  报道中说,黄莲芸和王信达原来都是七里垫村后西河的村民,王信达父母离世又双目失明后,黄莲芸的妈妈和其他邻居就开始照顾他,等黄莲芸长大后,就主动提出由她来照顾王阿伯。也就是说,黄莲芸的爱心,是从长辈哪里传承而来的。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使爱心得以薪火相传。这体现的就是乡土中国礼治传统的优势。费孝通说,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礼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这种“主动性”,要说目的,就是孔子说的为了让自己“心安”。正因如此,拿是否接受受助者的遗产来衡量施助者爱心的深浅,本是对这种乡土美德的亵渎。

  由小我到大我,推己及人,使邻人老有所养,这样的爱心,让世间充满温暖。乡土中国的道德之美,不该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推土机带走。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