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中学生“反正有人扫”并不理直气壮

2015年06月16日 07:31   来源:红网   晴川

  14日,一场中招咨询会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大量家长、学生涌入,也引来了不少教育培训、中介机构。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四处散发宣传单,家长、学生们拿到后,却随手乱丢,致使会场内外地面一片狼藉。对此有学生并不以为意,认为“反正有人扫”。(6月15日《海峡都市报》)

  每年的中考高招生现场,乱丢乱抛垃圾行为司空见惯,别说“00后”中学生对这些个人细节不注意,就是大学生,乃至成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手。乱丢乱抛既影响环境,也有违社会公德,尤其校园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也实践了这么多年,丢起来没有一丝羞赧,反而理直气壮地认为“反正有人扫”,确实令人遗憾。

  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成绩,更为自身素质左右。所以,每一位“80后”、“90后”有一句从小耳朵听出老茧的教诲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俗语更是成为每个人的人生箴言。可以说,古往今来,“知行合一”的理念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国教育史。道理人人知晓,也是校园生活不可分割的教育组成,但为何这些半大孩子,会将举手之劳的事视为额外负担?原因还是早已说滥说俗的两块:一为父母;二在学校。

  先说父母。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但具体到教育,眼里往往只有成绩,而忽视了尊重、勤劳等优秀品质的教育。把学习成绩奉为“人生第一”的后果,必然会误导孩子将其作为个人的“追求唯一”。好品质、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肯定,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无所谓的一扔,这种“恶示范”是在给孩子什么样的的教育?一个在甜水里泡大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子公主”,你突然让他们多想点别人,还真有些勉为其难。

  再说学校。学校作为人生起航的关键阶段,说直接影响一个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怕一点都不为过。某种意义上,“教书、育人”本该育人在先,教书在后。但应试教育的搏杀,已经让学生的成绩分数异化成了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放大考试成绩效应,弱化外在素质意义,使教育偏离了其原有轨道。这种教育通病,给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最终让孩子变成了“跛腿”。随手扔垃圾不知错,无疑是甩在素质教育脸上的一记耳光。

  从这个角度说,对中学生乱扔乱抛垃圾一味吐槽,并不怎么理直气壮。家长需要自省,学校需要反思。当然,在这里,举办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说,一个人好的行为的养成,需要内心反复刻印,以形成下意识,也需要外在约束,不让他们有随手丢弃的客观借口。如果事前在醒目位置多放置一些垃圾箱,或者在学生入场前发放塑料袋,或者对成人的陋习及时给予批评,尤其是发放资料者及时清扫,哪怕提前做些宣传也好。该做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了,我不相信孩子会无知到善恶不辨,好坏不分。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劳心,也要劳力,既要爱己爱家人,更要爱社会爱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不知道怜惜别人的辛苦,从小就缺乏公共意识和责任担当,长大后要融入社会,真的很难。被社会抛弃的,绝不只是孩子自己。随手乱抛乱扔,兹事似小实大,所有涉及其中的人,都当引以为戒。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