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后,北京团市委成立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课题组,针对北京市16个区县初一至高三年级中学生,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即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来试着分析刻画这一群体。调查显示,中学生开始熟悉社会的公共规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民主的体验和认识,对于“民主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的说法,83%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课题组分析认为,这说明中学生已经开始在乎民主的权利,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性地运用这一权利。(《中国青年报》4月23日)
这一调研结果提醒教育管理者和中学办学者,要推行民主管理,尊重学生的知情、表达、参与和决策权,尤其在学生事务管理中,要尽可能实行学生自治,包括选举班级、学生会干部,组建、开展社团活动,等等。对于中学生,不少学校办学者、教育者都爱说,“你们还小,懂什么”,进而,也就在学校管理中,代替学生作选择。这不但漠视学生的权益,也失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让学校的管理,更好地服务师生,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通过参与民主管理,学生们可以增强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也提高通过民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像校服的选定,包括招标、样式和定价,都可以通过听取学生意见,通过民主管理的方式解决。近年来,围绕校服,争议不少,有的嫌样式难看,有的对质量不满,还有的觉得定价太高。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公开招标和限价,但学生、家长还是不满,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被排除在决策之外。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可由家长委员会参与校服选购、质量监督与定价,而对于高年级的高中生,则可由学生委员会参与管理与决策。
学校不要怀疑学生的民主管理能力,而应该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在一些国家,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对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幼儿园鼓励孩子成立俱乐部,诸如收集昆虫、花朵的俱乐部,开展活动,吸引其他幼儿参加,哪个俱乐部最终吸引的幼儿越多,就越成功,表明活动有吸引力。到了小学,学校并不设立学生干部,而是有各种志愿者,为同学服务,这促进学生建立平等的意识,而不是去追求某种干部特权。
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当前,学校治理中的问题,包括被舆论质疑的乱收费、变态校规、冷暴力等,多与学校不尊重学生权利,学生也缺乏维权意识有关。如果学校一再侵犯学生权利,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是在教育学生有法不依,而如果面对学校的侵权,学生能主动维权,那么,学校也会逐渐学会尊重学生的权利。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改革思路,中小学实行民主管理,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最核心的内容。但在推进民主管理中,相当数量的办学者,还习惯用传统方式管理教师和学生,导致学校管理的落后。如今,面对学生群体的变化,必须有推进民主管理的紧迫感,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