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广东清远某旅游度假地产项目迎来众多游客。许多游客带着孩子专程来看这里的别墅样板房。这些家长参观中告诉孩子,财富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只有从小努力学习,树立财富理想,渴望成功,长大了才有机会成为富贵一族,有能力购买几百万元一套的度假别墅。也有人认为,让孩子从小就有拜金主义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非常不利。(5月31日中国青年网)
这篇报道的写法很有意思。报道前半部分详尽引述了受访家长的财富观,还美其名曰“财富理想”、“财富教育模式”。每个人的说法都大体一致,概括起来就是简单一句话,好好学习、目标远大,才有机会发财并买下度假别墅,但报道引述起来就是那样的不厌其烦。这怎么看都有点灌输的嫌疑。
尽管报道后半部分还引述了不同观点者的看法,但反对意见更接近于说教,有意将财富、创富、消费与人生价值对立起来,很容易引发人的反感。两相对照,受访家长的财富观显得更接近生活,更可能说服一些人接纳这样的财富观,并对涉事旅游度假地产项目产生兴趣。
尽管如此,报道也暴露出一些关键纰漏。这篇报道发出后,很快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要位置。颇为蹊跷的是,这篇报道既没有标注原刊发媒体“专稿”的字样或记者署名,也没有来稿作者署名,仅有责任编辑的名字,却没有忘记在原文中标注清楚地产项目的全称。并且,按照原报道所述,这批游客是在5月31日当天参观的涉事旅游度假地产项目,不知其名的撰稿者不仅采访了多个观点如出一辙的家长,而且还找到了分别来自广东佛山和东莞、持批评观点的受访者。报道最初刊发时间是在5月31日下午14时,何其神速?何其怪哉!
如果依照报道中一些家长的观点逻辑,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创造了财富,有助于提升社会地位,但在广东地区,这种所谓的社会地位,更可能与房价最贵的广州、深圳的稀缺楼盘产生关联——报道中那些家长,带着孩子,跑到珠三角中心区域之外的地方,看什么度假别墅,难道是在暗示孩子,这辈子只能想都别想进广州、深圳买房子,孩子的资质也就够到三线城市的郊外买套“一直在广告,从来未售罄”的房子?买下这样的房子,就叫做当了社会精英,可以“娶上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或名门千金”?
按照报道的描述,带孩子来看度假别墅的家长有着非常恶俗的装束特征,比如“手戴大金戒指,脖子上戴着大金链”,报道称,“一看就是富起来的的‘土豪’阶层”。这样的描述,其实充分反映出撰稿者并不了解广东地区的富人阶层。广东富人买房、买车、购买奢侈品等方面的特征,与国内其他地方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装束上却颇为低调,戴大金戒指、大金链等“嘚瑟”行头相当罕见。周末带着孩子离开珠三角中心区域,到三线城市看房的富人,还挂着一串大金链,对拍摄镜头不避讳(毫无“藏富”谨慎的理念),这样的剧本一看就出自广东之外人士的手笔。
坊间此前流传“朝阳区有三十万散养仁波切”的笑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的富人阶层并没有报道描述的那样俗不可耐,尽管他们会在“散养仁波切”等人士身上花掉很多冤枉钱,但毕竟那是为了追求坐拥财富之后的心灵安稳,努力克服精神世界的空虚。很难想象,这些富人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带着孩子通过参观高端地产项目与车展,来培养下一代的赚钱冲动。富人比“待富阶层”清楚得多,财富跟社会地位、事业成功显然有关,但不是唯一对应的关系,财富可能产生别的影响,社会地位、事业成功也完全可能通过别的渠道得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