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0日,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进入面试阶段,从参加笔试的20万人中胜出的近2万考生,竞争5872个职位,热度依旧。与之相比,该省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偏“冷”。去年12月18日,江苏省在医药、规划、资本运营等领域,首次公开招聘11名聘任制公务员,但有9个岗位因报考或符合条件人数不足并未开考。岗位设限过多,待遇不够好,还是发展前景不明朗?哪些因素让聘任制公务员“遇冷”?(5月11日《人民日报》)
待遇是普通公务员的2-3倍,而且一进来就是管理层,按理说,这样的公务员待遇是诸多人的梦想,即便是身在体制内的公务员也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但是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一般公务员与聘任制公务员待遇的差异化。面对江苏省聘任制公务员预冷,社会对此普遍关注,这种可谓“超公务员”待遇的聘任制公务员何以遇到“招人难”的问题?
笔者认为,除了发展空间和进出机制尚未解决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待遇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江苏省“超公务员”待遇的聘任制公务员待遇其实是没有按照“市场价”出牌,只是单纯体现出体制内的巨大差异,但是放眼整个就业市场,这种表面上“超公务员”待遇其实仍然无法同市场就业大环境相匹敌。
聘任制公务员作为普通公务员招聘的一种补充,拿出来的是高、精、尖的专业性特殊岗位,给出的是让普通公务员望尘莫及的“超公务员”待遇,即便如此,还是不能勾起社会人才的“食欲”。
首先是聘任制公务员进出机制问题,虽说首次签订合同是三年的时间,但是三年过后呢?两三个合同周期过后呢?有没有为招进来的人才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让能进来的人才留得住。其次是发展空间的问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凡是招进来的人才无一不是对未来抱有殷切期望的,但是他们有没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甚至当上领导?似乎聘任制公务员进入就是一个“定局”,无法跟普通公务员一样在成长上享受相同的待遇。最后是薪资问题,虽然在体制内高出普通公务员2-3倍,但是就社会就业市场而言,30万元以下的年薪对高精尖人才而言,吸引力并不大,因此,聘任制公务员招聘是拿体制内外做对比,而没有拿市场作对比,制定“超公务员”待遇不过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对市场的研判,就不能实现聘任制公务员与市场人才的无缝对接。
以上三个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聘任制公务员的“超公务员”待遇与“市场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南京某中医大学教授所言,对于一些“达到职位标准”的人才,薪资的吸引力并不强,不少企业给他开出的薪水,都会远远超过30万元。笔者认为,待遇不及市场价,以及缺乏稳定性和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是聘任制公务员“招人难”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才既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同时也为公务员聘任制积累经验,招聘单位不妨结合“市场价”来聘任公务员。
给聘任制公务员市场价的工资待遇,为他们制定可发展、可成长的职业规划,这些社会岗位能提供的,政府机关单位也应该提供,这样既可以解决聘任制公务员的物质待遇问题,同时也保障人才的精神待遇,如此,相信聘任制公务员才会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