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要从种族隔离的病根上进行疗治

2015年04月30日 09:37   来源:人民日报   江 岸

  4月27日是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2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本该是欢欣鼓舞的“自由日”假期,祖马总统依然不能忘却对最近发生的排外骚乱痛心疾首,他在演讲中用不少篇幅对这一事件追本溯源,表示必须找出造成暴力和紧张局势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要从病根上进行疗治。

  诚如祖马所言,那种动辄将不满情绪诉诸暴力等不良习惯都是种族隔离的遗产,是种族隔离落下的病根。这种劣根性体现在南非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在南非3年多时间里,听到过太多充满血腥的故事,而南非媒体对于各种暴力犯罪也是津津乐道,有时甚至推波助澜。像马里卡纳血案、“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杀害女友案等新闻常常会连篇累牍、反复出现在当地主要媒体的头条。

  除了应该强烈谴责的暴力传统、暴力文化,南非客观存在的大量非洲移民问题同样也是种族隔离制度的遗产。当年,率先独立自由的非洲国家曾是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的坚定支持者,非国大的反种族隔离战士们因为受到迫害,不少人曾逃往其他非洲国家,这就让他们亏欠了非洲兄弟们一笔巨大的人情债。非国大当家做主之后,善待非洲移民,甚至非法移民,也就成了他们还人情债的一部分。曼德拉充满诗意的一句“自由的国度不可能不欢迎追求自由的人民”,就让大量来自其他非洲国家的非法移民拥有了合法身份。

  南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相当,作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的首富,对其他非洲国家青壮年有着巨大吸引力。这些不断涌入的非洲移民往往比南非人受教育程度稍高,又吃苦耐劳,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却要偏低一些。所以,有些雇主就毫不讳言,他们更喜欢雇津巴布韦或马拉维人。据报道,目前仅津巴布韦劳工在南非就有100万以上。

  南非的经济增长指标如今是一降再降,超过25%的失业率居高不下,非国大的人情债却仍然要还,而在怀有无助和挫败感的南非青年中间排外(实际上主要是排非)情绪自然也会悄悄滋长,骚乱发生前,祖鲁王和祖马儿子的排外言论实际上就是这种情绪的宣泄。随后发生在德班的一个雇主解雇当地员工、聘用其他非洲国家员工的事件也就成了让当地人发泄不满的导火索,于是,恶性排外骚乱迅速在这块有着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传统的土地上蔓延开来。

  国家是有疆界的,用诗人的情怀代替理性的治理必然要碰壁。排外骚乱发生后,尼日利亚、莫桑比克等非洲兄弟指责非国大和祖马本人“忘恩负义”,祖马只能照单全收。然而,南非政府想要年轻人,特别是偏远地区村镇的年轻人,不再感到无助和受挫,除了要解决他们的教育、培训问题,更好地发展经济,也要适当限制与他们同质化的其他非洲国家移民,以争取留给本土年轻人更多就业机会。祖马在演讲中承诺,政府将严格控制雇用非法移民,南非国防军将部署到边境口岸支援南非内政部,防止非法移民入境,政府拟于2016年公布新的国际移民绿皮书。

  日前在约翰内斯堡参加反排外大游行时,笔者曾一次次被南非的兄弟姐妹拥抱。一位叫凯文的南非朋友动情地对笔者说:非洲兄弟都是不同妈妈生的一家人,我们应该团结在一起。你们中国人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工作机会,我们欢迎你们!身临其境,当时真的有一种要被热情融化的感觉。现在,听了祖马总统的演讲,让人更放心了:彩虹之国不仅有热情,也有理性。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对付不良中介,要找病根用猛药    2016年05月05日
  • ·灌溉工程成摆设 挖出“病根”    2015年04月10日
  • ·“为官不为”须靠制度挖病根    2014年10月24日
  • ·"九不准"找到了看病贵的病根    2013年12月27日
  • ·正式工雇人代班 病根在体制    2013年08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