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日发布了联合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明确禁止收受回扣、收受患者“红包”等行为。(新华社12月28日电)
“九不准”包括: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等。
这个“九不准”应该说和中央八项禁令一脉相承,如果说八项禁令是给权力关进笼子之举,那么这个“九不准”同样是对权力的约束。如今,八项禁令对遏制腐败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全国人民的交口称赞。如果这个“九不准”能像贯彻落实八项禁令一样雷厉风行,成为谁也不敢碰的“高压线”,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或可根治。
“九不准”所禁止的医卫系统的腐败行为,恰恰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痼疾的病根。比如“九不准”的头一个“不准”,即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可以说,这是“病根中的病根”,如今很多医院都给各科室下达了“创收”指标,甚至将科室承包出去,“创收”的好坏不仅与医护人员的经济收入挂钩,还与科室主任的政治荣誉挂钩,科室先进与否,衡量的关键指标就是“创收”的多少。有这样的“机制”,医生开单底气十足,于是重复检查、大处方用药成了医院的家常便饭。本来几十块钱就能看好的病,几百块甚至几千块也看不好了。因为,过度治疗、大量用药致使毒副作用蓄积,给病人带来了“次生疾病”。因为这些“次生疾病”比起原发疾病更难治,甚至久治不愈。前些天,新华社报道的很多医院抢癌症病人,让癌症病人陷入化疗——升白(细胞)——再化疗的怪圈,就是最好的例证。
医生大处方乱开单的动力不仅来自官方的鼓励,而且因为官方鼓励后衍生的私下里或半公开地收受医药代表、器械厂家的回扣。一块钱成本的药,到病人手里十块钱已经不能算贵了,一个心脏支架,回扣好几千更是媒体多次报道的“新闻”。医生的收入不仅与医院规定的“创收”指标挂钩,也与医药代表的账本挂钩,医保和病人每掏10块钱,就有好几块成了医院从上到下的回扣,看病能不贵吗?对此,媒体反复报道,大家心知肚明,但却愈演愈烈。
“九不准”找到了群众看病贵的病根,如果落实到位,比发改委降十次药价节约的诊疗费用都多,不仅直接惠及百姓,也有利于节约大量社会资源,净化社会风气,和谐医患关系。可以说,善莫大焉。但是,关键的关键是两部门的这个“九不准”,敢不敢、能不能动真的,来硬的。而衡量是否硬是否真的一个短期指标,就是看大大小小医院里的那些医药代表们是否失业转行,中期指标,则看药价是否大幅度下降,能治好病的普通药是否回归到医生的处方笺上。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