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惟愿诗人都能远离“肉感”的诗风

2015年04月23日 07:14   来源:红网   孙建清

  这年头,一不留神就会走红。有消息说,近日,一个8岁小孩的诗在朋友圈刷屏了。这首诗是这样的: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我就会是一个妈妈/我会有一个小孩子/她一定要是女的/我要带她走遍全球/我一定不老是骗她说/你现在还小,等你大一点再说吧/我要给她买一只她最喜欢的宠物/我一定不对她说/我现在很忙,下次再去吧(4月22日新华网)

  看完这首诗之后,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8岁女童能作出这样的诗,应该说是很有天赋了。特别是诗的题目《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是相当吸引眼球的。一个几岁小孩能创作出如此“入眼”的诗句,足见今天的孩子是多么的早熟。我隐隐约约地感到,如果这首诗能够走红,恐怕“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这一句得堪称“诗眼”,实当功不可没。

  不知怎地,忽然就想起了前一段红透大半个中国文坛的湖北女诗人余秀华。不管多少权威人士给余秀华怎样高的评价,也不管她洋洋洒洒写过多少首诗篇,可惜的是,我就仅仅记住了她的一句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句诗好啊,好就好在你瞧上一眼就不能忘却,也无法忘却。这跟“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颇有一个老师教出来的风范,都有过目不忘的特点。虽然这里可能有“标题党”的嫌疑,但是不能不承认,“睡你”“曲线”这样的文字还是蛮能让人“回味”一番的。这种阅读的感觉当然不算高尚、纯洁,但是诗人的努力,似乎就是要的这个效果。

  毫无疑问,余秀华的诗以及这位小朋友的诗,都不存在什么格调不高的问题,但在用词上显得稍微“肉感”了些,余秀华的诗尤其如此。由此想到一个诗坛现象:好像“肉感”的诗比“骨感”的诗容易走红,用“身体写作”比用思想写作的多了。这是什么诗风?我不知道,只知道充满“小鲜肉”的诗歌示范,可能会培养出更早熟的小女孩,如果等她的身体也有了曲线,肯定能写出胜过“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句。不过,我不期待这一天。

  正如网友所说,从8岁小姑娘的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小姑娘对妈妈的怨念好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小姑娘真的很可爱,未来也许是一个大诗人。唯愿她能远离那种“睡你”的诗体和诗风。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诗人拍片,能否带来新风    2016年06月16日
  • ·艾青,土地之上的诗人    2016年06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