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费为什么会“贵到没朋友”?

2015年04月16日 07:33   来源:华西都市报   邓海建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4月15日《新京报》)

  中国的流量费贵不贵?除了土豪,谁用谁知道。当然,这种“贵”的感受,显然还不是来自“男子出国旅游手机关机一天 仍冒出1300元流量费”等极端个例。今年的“3·15”,更有媒体提醒消费者注意——“缺斤短两”的情况,也许正在您的手机上发生。聊天、上网、看视频……数据流量的尺子,完全掌控在运营商手里。

  在市场交易中,卖家和买家,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卖家总希望越贵越好,买家总巴不得越便宜越好。那么,贵或者贱,说的无非是两个意思:一是主观消费感受,所谓性价比。二是客观市场行情,或叫国际惯例。吐槽流量费贵的声音里,不排除有“欲壑难填”的成分。但不得不说的是,即使比较绝对价格,国内流量费好像也不属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此前有媒体做了个计算:折算下来,国内的 4G 资费相当于月平均工资的1.5%。而美国30美元的4G资费占其平均工资的0.79%。

  以上的道理,其实都是“情理”。包括顶层设计提出,要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问题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流量费的构成并不清楚,成本收益率也没法子算得出。在这样的语境下,呼吁运营商降价,很容易被人家顶回来——再降价,就没法活了!至于指望用行政手段逼着运营商“迫于压力”而降价,不仅胜之不武,终究也不靠谱:兰州拉面“降价”后看不到牛肉的例子,我们应该不至于健忘吧。

  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速慢、资费高,无疑是阻断“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第一道门槛。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因此,上网资费这回事,不能靠地方部门有限的几个WIFI热点来扬汤止沸。最近,国内一家大数据机构发布的《欠发达地区人群移动洞察》还提到一个现象:欠发达地区手机上网时长超过发达地区,上网已成为欠发达地区人群主要娱乐活动。如果这样看来,偏高而冷热不均的流量费,可能还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平衡。第二,流量费贵不贵,不能总是闹情绪。法治的基本之义,在于客观与理性。只有找到资费高昂的症结与证据,降低资费的议题才不至于沦为市侩化讨价还价的一地口水。值得追问的是,有鉴于运营商的特殊市场地位,工商及物价等行政部门研究分析过流量费上的“学问”吗?

  市场价格的升降,自有其固有规律。还是先弄明白流量费“贵到没朋友”的原因,再来谈怎么降价、降多少吧!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