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忠:法学研究要聚焦改革如何于法有据

2015年03月24日 07:41   来源:法制日报   

 

  观点阐述者: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  场合:浙江省法学会六届七次理事会议  时间:2015年3月19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开启了法治建设新的春天。法治建设的春天,当然也是法学研究的春天、法学会的春天、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春天。在新的起点上,希望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力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把研究成果书写在浙江大地上,为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和推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观点一:要打开视角,拿出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法学是治国理政之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要深入研究“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大命题,研究在“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要系统思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一难命题。司法体制改革是今年政法工作的重头戏,今年,浙江省将选择部分市、县(市、区)先行试点。要深化我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及时向省委政法委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及时跟进“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这一新命题。桐乡市高桥镇推出了“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这三个基层治理平台,初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的“高桥经验”,被誉为“枫桥经验升级版”。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从法学角度做好深度研究。

  观点二:要紧贴中心,拿出一批更接地气的研究成果

  今年,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主基调是坚定不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坚定不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生保障。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着眼这“六个坚定不移”,找准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在发展方面,法学研究要聚焦新常态。李强省长指出:“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减有增’。”一方面“速度下去”之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劳资纠纷、债务纠纷以及“房闹”问题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质量上来”之后,电子商务、知识产权、P2P网贷平台、互联网支付等领域的新问题又会冒出来。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强化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顾问、法治宣传等保障,需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法学研究成果。

  在改革方面,法学研究要聚焦于法有据。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以及海上“一打三整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触及“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到重大改革、重大决策实施于法有据。要继续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一打三整治”等重点工作作为法学研究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深化法治浙江建设。

  在稳定方面,法学研究要聚焦“双网互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同样地,社会治理也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同其他政法工作一样,法学研究也要扩大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有效覆盖面,做到群众在哪里、法学研究就关注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法治宣传就延伸到哪里。

  观点三:要整体推进,拿出一批长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要着眼整体推进、联动推进、务实推进,以建设“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为总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全面加强法学会系统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会”的纽带更加紧密起来,让“家”的味道更加浓厚起来。要健全各级法学会的会员服务机制、人才集聚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对外交流机制和常态化论坛机制。要扎实推进市级法学会工作,切实加强各研究会、研究院、研究中心建设,强化法学研究的基层基础,打造全省政法系统的“高端智库”。

  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陈东升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