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下去 让待遇上来

2015年03月12日 07:41   来源:西安晚报   乔杉

  3月1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回答记者有关教育公平的提问时表示,“我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薪酬体系上应该比城市老师有20%——30%的上升。”(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2版)

  在本届两会上,教育公平是一个热点话题。比如来自河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就呼吁,如果首都高校外迁,希望不要忘了河南。在谈及高考录取时,李光宇介绍,“2008年河南考生上北大难度是北京考生的24倍,2013年增加到31倍”。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刺激人的,因此李光宇强烈呼吁,重点高校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的招生指标,按各省考生人数比例分配在各省的录取名额。

  教育公平问题首先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应该承认,这些年来在加强农村教育上,我们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在国家层面,我国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已经7年多了,而具体到各个地方,在推动优秀师资下乡上也做了不少努力。但不可否认,当前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还十分严重,许多好政策并没有完全取得好结果。比如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庞丽娟就谈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直言“初衷美好、效果不佳,学生毕业后从教意愿不强,很少到农村地区任教。不少人宁可补交学费和违约金,也不愿回乡教书”。

  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推动优秀老师下乡,解决城乡师资力量失衡问题。这也是俞敏洪所讲的,“因为我们都上过学,都知道优秀老师在什么地方,优秀学生就出在什么地方”。当优秀教师都进了城,农村的孩子在起点上就低人一等,城乡教育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如何才能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给他们精神鼓励的同时,更应该在薪酬体系上给他们激励。

  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该是越艰苦越高,越不容易越高。可这些年来,农村老师似乎成了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收入微薄而且时常拖欠,似乎成了农村老师挥之不去的梦魇。许多农村老师,特别是其中的名师,因为待遇问题纷纷选择离开乡村。

  去年与一记者朋友聊天,这位记者这些年报道了很多优秀农村老师,但他痛心的是,每推出一个典型,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离开农村孩子;他甚至想以后为了农村孩子,不再报道农村老师了。谁都有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权利,选择固然遗憾,但不应该指责。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薪酬体系没有激励反而压抑乡村教师?

  给乡村教师精神鼓励是需要的,给他们物质激励同样重要。而且,没有物质激励支撑的精神鼓励,总让人觉得苍白无力。如果通过强制性政策,教师薪酬越向下越高,越是艰苦地区越高,提升乡村教师的收入待遇,就可能稳住他们的心,就会出现俞敏洪所说的“相信农村老师的质量就会有比较好的提高”。

  让教师下去,让待遇上来,这两者应该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再苦不能苦孩子”已经深入人心,“再苦不能苦教师”,特别是“再苦不能苦农村教师”,也应该成为共识。支持大幅提高农村老师待遇,让他们拿上有尊严的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尊严地教书育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