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学雷锋,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2015年03月06日 07:46   来源:长沙晚报   段 鹏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政府日前通过《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将见义勇为牺牲的奖励标准由3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保安、辅警等负有约定义务的人员也被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的时候,此举可谓为这个日子送上了一份大礼。它释放出了一个制度保障的信号,是强心针和助推器。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人心冷漠”这四个字曾一次次刺痛国人神经。比如,“老人倒地要不要扶”就成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难题。这些事件释放的信号,似乎是国人道德底线在滑落,中国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已经丧失。但我们其实也知道,这绝不是事实。因为,大多数国人的心仍是热的,人心向善的基础并没有动摇!在一次次大灾大难前,人们的善举已毋庸赘言。就说这两天石家庄3岁女孩失踪事件,媒体与市民全城大搜索,数十万人自觉转发寻人消息,最终在9小时后成功解救这名女孩。一个个普通市民就是这则动人故事的主角,谁还能说现在“雷锋”少了?如果是这样,那就会抹黑善者的义行。

  不仅善行没有减少,人们对善行的赞美与认同也没有减少。在河南清丰,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大学生孟瑞鹏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上千人自发赶来给英雄送行。他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见义勇为者的赞誉,这何尝不是人心向善的生动注解。在湖南长沙,五旬画家跳入冰冷湖水救人的事情,也在给我们以感动。

  在今天,嘴上说“学雷锋做好事”这个话的人似乎少了,但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其实却并没有间断。笔者以为,雷锋精神其实也是一种公益和社会担当精神。我以为,通过媒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公益和担当精神转换为365天的公民常识,“学雷锋”才会成为更多人的自觉选择。

  当然,我们倡导学雷锋,也少不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因为制度保障能起到兜底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奖励标准,路见不平的时候,人们就都会去见义勇为了;但它起码让人在见义勇为的时候,多了一分底气。这就是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最该干的事儿。

  永远不要将人心渲染到哀鸣的谷底,我们的社会温情是足够的,需要的是让人们勇敢表现出来的兜底式保障。今天这个社会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无论何时,人与人互助前行,仍然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进步动力。而今学雷锋,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