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性放缓。金融危机,表象是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集中抛售金融资产。抛售资产的原因是全球经济运行中严重的资源错配和资产价格泡沫,而错配和泡沫的原因正是一些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财政、金融监管、产业、人口等方面一系列政策错位。金融危机以后,有些国家比较顺利地调整了政策,经济活力得以恢复;但在更多国家,合理的政策调整总是在认知纷争、利益集团斗争和国际合作困难下流产,经济活力得不到修复。
差异化的政策调整能力,决定了差异化的经济增长活力,也决定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比较彻底,经济表现不俗。而欧元区远没有彻底走出欧债危机后遗症,日本“安倍经济学”面对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在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印度经济崛起势头引人关注,东盟和韩国表现相对平稳,个别国家大致回到金融危机前的经济增长水平。巴西、俄罗斯、南非等一些依赖能源矿产出口的国家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困难。
全球经济走势是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变量,挑战与机遇并存。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增速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出口导向型投资和就业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低附加值制造业企业出现困境。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是生与死的考验。以前企业依靠数量扩张就能盈利,现在只有靠质量提升和产品升级才能活下去。成功企业都是“逼”出来的。中国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出口增速虽然下降,但单位出口产品附加值比例在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在加速,本土国际大品牌正蓄势待发。
中国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更好的环境。一些境外企业和项目正处于价值洼地,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拓了新空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石油价格几乎腰斩,中国从中能够节省千亿级的进口支出。
高出口增速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期的加速跑,接下来对中国经济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耐力。耐力来自于中国经济消费和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关键。目前经济结构中,从支出角度看,消费占比太低,投资占比太高;从产业角度看,产业发展失衡和部分产能过剩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产业结构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找到新动力的关键。坚持推动结构性改革,不仅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中国经济提供持续增长的源泉,使中国列车跑得更加稳健有力,为世界带来更多商机。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