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央视的《焦点访谈》讲述了武汉歌手姚贝娜生前捐献眼角膜的故事。姚贝娜不幸去世后,她的眼角膜送往成都,让一个23岁的失明小伙很快恢复了光明。小伙说,以前我是一个怕黑、懦弱的人,以后我要自信阳光地去努力工作。巧的是,这个重见光明的小伙叫“董亮”,此刻,他不仅眼睛亮了,而且心也明了。
一个歌坛明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绽放出人性光辉,这让我们从中读懂中国、认清当下,获取对未来的信心大有裨益。无疑,这个叫董亮的小伙是幸运的,在天使的馈赠面前,至少他目前是受之无愧的,我们对他未来的人生也充满期待。
从节目中我们获知,姚贝娜父母也在女儿离世后签署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他们说,女儿也这样做了,我们也要这样来陪着她。在成都复明的董亮,其母亲与其说是为儿子眼睛复明高兴得热泪盈眶,不如说是为姚贝娜捐献眼角膜,和姚的父母也随后捐献眼角膜而深深感动,她当即也与有关机构签下捐献眼角膜的协议。
可以说,姚贝娜在临终前做出本可以忽略的义举,肯定得益于其父母的教养,可贵的是,意外失去爱女的父母,在悲痛中帮助女儿实现了最后的心愿。他们和直接受惠于姚贝娜捐献眼角膜的董亮及其亲人,都是懂得姚贝娜金子般内心的人,都是视人性光明为崇高的人。
曾看到过一则传递温暖的公益广告:一个普通的保洁员扶起了一个在大街上溜滑板摔倒的少年,然后,少年送怀抱东西的老太太过川流不息的马路,老太太看到一个站在购物柜前的年轻女性搜不出硬币,她顺手递出硬币……就这样,一直传递,一个个都是那样只管付出,极其自然,也不知这样传递到了多少人,直到一个店主看到那忙得满头是汗,也就是最开始扶起摔倒少年的保洁工,便主动送上一杯水,这名保洁工如饮甘泉,无比欣慰开怀。
相反,如果有人给老人让座是为了得到感谢,或别人给让座,有人觉得理所当然;有人面对别人处于危险境地,而叫出高价才肯相救,或有人被救之后,就悄然遁形;有人资助困难学生读书,就是为了扬名,或接受了资助的学生,并不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也不知回报,等等。在姚贝娜和姚贝娜影响的人们面前,在这则公益广告面前,这些人都“不懂亮”,要么是人性的温暖还不够炽热的人,要么是掐断温暖传递线路的有点残酷的人。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