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每一块耕地都有自己的名字

2014年12月16日 11: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石广田(河南封丘)

  每个村的耕地,就像村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平时,人们按照耕地相对于村子的方位笼统地称呼它们,比如东地、南地、西地、北地等。但若再具体一点儿,就得喊地块儿的名字了。细细品味,耕地的名字其实很有意思。

  给耕地起名字的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照耕地的土壤属性;二是按照耕地上的标志物;三是按照耕地的用途;四是按照地块的形状;五是遵照历史遗留,或根据需要重新命名。

  村东南有一块地,叫作“胶泥坑”。不知道从何时起,那块地一直是一个大坑,土质不是常见的淡黄色土壤,而是又黏又硬的褐红色胶泥。人们就根据这块地的土壤属性,把它叫作“胶泥坑”。挨着“胶泥坑”的一大块地比较低洼,还邻着一条河,一下大雨就淹庄稼,人们叫它“河洼地”。

  村东北较近的一快地叫作“葛家坟地”。因为这方地里有葛姓人的祖坟,一大片非常显眼。据村里老人讲,在新中国成立前土地私有的时候,每一家的坟地都得自己花钱买下来。还有一块叫做“小井”的地,是因为村里的第一眼机井在这块地里。

  村西有一块地,在“分田到户”以前是分给各家各户种菜用的,人们就叫它“菜园地”。村东有一块地,原来是村集体培育树苗的林地,人们叫它“林场地”。这一类地是按照用途命名的,尽管现在它们都种上了庄稼,不再种菜和培育树苗,但名字还是保留下来。

  村东北最远的一块地叫作“三尖地”。一条联通外县的公路,把这方地切成了一个三角形,耕种起来很不方便。种那块地的人说,原来那块地和其他地块一样,也是四四方方的,好耕好种。但变成三角形以后,人们就根据独特的新形状喊它“三尖地”了。

  还有一些耕地的名字,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村东最远的地叫作“自留地”,绝大多数村子,应该都至少有一块这样名字的耕地,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村集体留给农民个人耕种的。村西北那一块地,是村里最好的地块,叫作“丰产地”。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它曾经是一块“试验田”——“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很多村子也都有这样的高产试验田。

  如今土地流转正在进行,一块块零散的土地,必将整合成有利于机械耕作的大块耕地。它们原来的边界也会自然消失,那么,它们原来的名字,也会被新的名字所取代吧,如“某某合作社地”“某某公司地”等。

  若干年后,当人们用新名字称呼村里的耕地的时候,它们也像很多村子、镇子和城市一样,曾经的名字会变成历史的一部分。但是,村里的耕地还会活在一代又一代乡村人的记忆里——它们是更加细碎的乡愁。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耕地占补平衡不能只看数字    2015年06月01日
  • ·山上岂能造“耕地”    2015年01月26日
  • ·农 兴:“铺路种豆”为哪般?    2014年08月01日
  • ·“耕地宝”能否成为农民之宝    2014年05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