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损纸币”发电不能只有“意外之喜”

2014年12月09日 12:59   来源:中国江西网   郭元鹏

  一张纸币,离开印钞厂后,从一个城市流向另一个城市,由一个人的手流经另一个人的手,最终磨损破旧,它最终的归宿在哪里?我们使用破旧的残损币,经过深度破碎处理后将变成残损币废料,这些废料不仅能够造纸,还可以用来发电。近日,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将人民币残损币废料用于生物质能发电,洛阳的一家企业用残损纸币发电,1吨可产660度。(12月8日《大河报》)

  对于这条新闻,叫好声一片,大家都感到这没有用处的“残缺纸币”给我们带来了“意外之喜”。的确,能够有效利用废品资源继续造福社会,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我们眼睛里不能只有“意外之喜”,还要看到背后的巨大问题。

  其一,是钞票保护形同虚设。既然郑州支行将“残缺纸币”出售给发电厂,就说明,每年产生的“残缺纸币”是众多的。“残缺纸币”也就是废品,这种废品的价格是几分钱一斤,一吨能值几个钱?全省每年用残币废料发电132万度,算下来每年就有2000吨残币用于发电,“残缺纸币”的数量是惊人的。这不正好佐证了一个事实吗?人民币的保护已经形同虚设了。很多纸币的破碎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人为破坏。比如有的企业搞营销的时候就喜欢漫天撒钱,比如有的年轻人就喜欢用人民币做“999朵玫瑰”,还有人做工艺品。

  其二,是交易习惯陈旧不前。尽管眼下已经进入了一个电子交易时代,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固守着现钞交易的习惯。实际上,在很多国家,使用现钞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大家在购物和做生意的时候,大多选择的是电子交易。这样的交易模式有着众多的好处。一方面减少了钞票交易带来的病菌传播,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能。想想那些抱着人民币在银行门前被抢劫的事件,我们都不寒而栗。新的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子交易的频率,我们更应该接受这种新的交易模式。

  “残缺钞票”的利用是件好事情,说明我们越来越知道对资源的珍惜了。但是,这是节约,实际上背后的问题还有巨大的浪费。一吨钞票的投资是巨大的,因为这样的货币需要特殊的纸张,需要特殊的印刷,需要特殊的技术,这综合下来,就会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当其变成“残缺钞票”的时候,一吨钞票才能生产660多0度电,按照普通居民用电每度5毛钱计算,这660度电也就是330多块钱,而生产1吨钞票的价钱会是多少呢?生产钞票的成本和“残缺钞票”生产出的电的价格是不可相比较的。表面上看,确实是节约了资源,而实际上的问题则是人为造成的浪费。

  资源是宝贵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银行部门、市井百姓对钞票的爱护。对于银行来说,需要执行好《人民币保护条例》,不至于每年产生这么多的“残缺钞票”,对破坏钞票的行为就要狠狠打击。遗憾的是,去年河南一家企业在房交会上撒钱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就在现场办理放贷手续,竟然没人约束企业破坏钞票的行为。对于市民来说,更应该知道爱惜货币,不能去破坏它,哪怕是一毛钱。当然,还应该多接受新生事物,多使用电子交易这种新的消费模式。

  如果有的选择,我们情愿看到是少些“残缺钞票”,少些发电的“资源节约”。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