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政府和官员应是社会信用“带头大哥”

2014年11月14日 08:00   来源:羊城晚报   阅尽

  《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和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公示,并拟在明年起施行。文件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工作中,应查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否则将影响其绩效考核。其中行政机关在人员录用晋升中要查公共信用的说法备受关注。

  这意味着,今后报考广州公务员或行政部门职位时,首先要过“公共信用”关;公职人员晋升时也要面临“信用考核”。推而论之,若某人有信用不良记录,诸如弄虚作假、偷漏税、“老赖”等都会影响其谋取公职,而官员晋升也必须没有信用污点。当然,一个人若在公益活动等体现社会责任方面有良好记录,当其报考公务员时,或也会成为加分因素。总之,人们的“信用档案”会成为其从事特定职业的“通行证”。当然,这还取决于社会信用体系自身的公正和完善,以及社会对“信用身份证”的认可程度。

  公职人员的录用、晋升等须先过信用过,这是诚信社会的应有之义,但是它却引起了舆论的热议,不能不说有其深厚的社会根由。

  市场经济本质是信用经济,但近年来,社会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以及个人诚信三个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政务诚信问题对社会危害最甚。某些官员好大喜功,一味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欠了债却拍屁股走人,而新官又不理旧债,成为百姓痛斥的“官赖”。有的官员作风浮夸,缺乏契约意识,承诺百姓的事并不兑现;即便面对合同和政令规约,依然表现出十足的“权力傲慢”。凡此种种,不仅激化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更对社会信用和价值观带来反向引领。

  因此,打造诚信社会,首先必须打造诚信政府,诚信官员。如果把政府比作社会信用系统的中枢,那么,官员就是确保其畅通的“核心按钮”,一旦出问题,中枢就面临梗阻或瘫痪。所以,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官员的个人诚信。如曾轰动全球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事件,其后来遭弹劾并非因性丑闻——对此美国公众可以原谅,但对其作伪证、说假话却遭穷追不舍。

  曾几何时,官员的信用危机成为政府的另类“债务负担”,政府的公信力不足更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短腿。因此,无论是从维护政府形象,还是从推进诚信社会的角度,政府和官员必须成为社会信用的“带头大哥”。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