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官员王爱民的“善政”不该人走政息

2014年10月27日 07:05   来源:红网   戴先任

  在“中国最脏城市”河北邢台,一场风暴式的大气治理自2011年年底在邢台启幕,主导者是时任市委书记王爱民。2014年9月4日,中纪委通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王爱民正在接受组织调查。邢台市政府内部人士告诉称,环境治理是王在任期间引以为傲的政绩之一。(10月26日《东方早报》)

  王爱民担任邢台市委书记时,“铁腕治污”,实行“全民运动”,比如在全市5390个村打响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环境整治全民战争,因为“工作不力”,就曾有3个乡镇党委书记被免职;在市区则是开展“全民洗城”运动。但这种运动式治理方式,也招致了不少人诟病。比如本来邢台因用煤产业大量耗水,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急剧下降,现在却大规模“洗城”,显然对水资源是一种巨大浪费,大气污染并不能靠清洗治根,用水清洗过的路面,在冬天反倒更易结冰,而引发次生灾害。这是一种短期内的突击治理,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显然并不可取。

  虽然王爱民的运动式治理办法并不可取,但他下大功夫治污的决心,还是值得肯定。他的治污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从2012年到2013年间,邢台关闭了西部山区的几百家小石灰厂、石子厂,要求这些企业达到环保要求才能重新投产。同时,关掉了东部1700多家板材厂的黑烟囱,要求市区内15家污染企业,或者搬迁,或者减排……因排污问题被限产整治的还包括邢台当地几家背景深厚的重化工企业。

  但随着王爱民的落马,邢台的环境整治也随之偃旗息鼓,一些被关停的排污企业,又重新开张。这些排污企业是在用“重操旧业”,重新超标排放污染物来庆祝王爱民的落马,这显然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王爱民的运动式治污,虽然无法对环境污染起到根治的作用,但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

  随着他的落马,当地不再用他的一些做法来进行治理,导致污染的反弹,这有几种原因:一种是继任官员可能以为前任是因大力治污落马,所以变得不敢作为,任由排污企业猖獗;二则,确实因为王爱民实施的治理方略,不具备长效性,污染现象反弹,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王爱民种下的“苦果”,而又让后任品尝;三则,这其中也有着政策的延续性问题,一任领导一套政策,新官不理旧帐等现象严重。

  王爱民的运动式治理虽然不应该在后任处得到延续,但对一些排污企业毫不含糊的关停,这是哪一位在任官员都应该依此照做的。对落马前任的功过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才是理性的官员所应采取的做法,落马官员任内有善政,也不能让其人走政息。而且也应尽早制订替代政策,不能让包括环境治理的一切工作出现空白期。

  当然,达于此,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也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政策的延续性,官员决策要实行终身负责制,对一些严重决策失误和无所作为的官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以避免乱作为与不作为官员的出现。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