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跑冒滴漏”击中城市基建“软肋”

2014年10月22日 10:57   来源:荆楚网   郑端端

  10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10月20日《人民日报》)

  由于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导致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一年的时间内,地下自来水管网竟然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这些“漏”掉的水足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在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当下,自来水竟然“跑冒滴漏”如此严重,不禁让人唏嘘和愤怒。不禁想问,地下管网问题重重,相关部门难道都是“睁眼瞎”?自来水“跑冒滴漏”已成“汪洋”,水务监管部门哪里去了?

  不可否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建成区已达到去年的478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去年的53.7%,实现历史性跨越。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却没能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众所周知,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究其原因:其一,城市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各建设部门各自为战,规划设计功能单一,缺少统筹兼顾,造成城市道路乱开滥挖,每天挖街不止,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刚用没几天,就又开膛破肚,甚至推倒重来;其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有偏差,只关注“面子”,而忽略了“里子”,只重视地上,而忽视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

  无独有偶,2012年,北京那场至今记忆犹新的特大暴雨带走了37条生命。2013年,长沙一女孩在一场大雨中坠井身亡,令人扼腕痛心。暴雨在不断考验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也从地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体会着到政府的工作作风,这其实也在检验着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笔者认为,一年“漏”掉一个太湖击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软肋”。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没有城市生活,就没有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简言之,要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首先,城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规划布局,更新观念,既要重视“显绩”,又不能忽视“潜绩”,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加大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优化管理,加大地下管网改造。各监管部门要守好“责任田”,从严从实监管,对老化、破损管道要及时进行修理维护。

  其次,转变干部政绩考核的“方向盘”,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看显绩,更要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那些违背经济规律,背离地方实情,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导致“地方债务”滚雪球、“面子工程”泛滥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

  再者,要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看得见的福利”,更能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