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自来水之漏需打准问责板子

2014年10月21日 10:30   来源:荆楚网   史洪举

  10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记者获悉,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10月20日《人民日报》)

  自来水的平均漏失率为15.7%,部分地区甚至高达30%,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足够1亿人口使用。数据如此触目惊心,足以说明我们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相差甚远。

  自来水漏失严重,表面上看是地下管网规划和建设的混乱,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以致城市内涝与马路拉链问题久治不愈,脆弱的地下管线经不起暴雨的考验。

  实质上,自来水之漏的深层次原因恐怕是相关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有关法规规章的混乱,冲突和缺位。发挥不出督促城市建设者建成能持续长久运行的地下管网设施,以致于九龙治水,多头管理,权责不明。

  为何我国的平均自来水漏失率是西方发达国家最高水平的2倍?除了技术手段及设备落后外,可能也少不了建了挖,挖了建,你建他挖,你挖他建等胡乱折腾的功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自来水不是自然而漏的,而是管理混乱失序状态下建建挖挖,修修补补折腾漏的。

  地面建设多涉及城市开发和商业运营,利润可观,自然是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是城市管理者大力推介的招商引资项目。地下设施建设不仅牵涉部门过多,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更因为投资大,收益低,盈利周期长,成了无人喜欢的窝窝头。

  地下建设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必然是应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承担主要建设及维护职责的民心工程和利民工程。但是,民心工程不是政绩工程,不能往脸上贴金,若没有相关激励约束机制,谁也不愿投入太多资金以保证其质量和规模。于是,地下工程成了决策者目光选择性短视下的短命工程,要么是用材质量不过硬,使用寿命不长,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跑冒滴漏”,需要大规模维修。

  要么当初立项规划时欠缺远见,隔上三五年就得重新“开膛破肚”,提升建设规格。这种折腾不仅为地下管网承载的各种资源漏失埋下隐患,更是无端浪费财政资金的罪魁祸首。

  自来水之漏,还在于当初建设之乱。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共有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8大类20余种管线。建设之初,就应有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做到各部门心中有数,杜绝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严重问题。否则,今天建设了供水管网,明天又要开挖建设燃气或电力管网,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可能破坏之前的管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自来水之漏为典型代表的地下管网建设之乱,其危害性不容小觑,轻则一场大雨就可造成交通、通讯、电力中断。重则一旦发生天灾或战争,足以导致城市运转瘫痪,百姓生活不便,甚至产生社会动乱。

  堵住自来水之漏,理当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旧观念。因此,务必尽快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消除冲突矛盾的制度障碍,形成高位阶,高权威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板子打在城市建设决策者身上,做到地下设施建设及维护的统一有序,力避看似必要实则当初就可避免的瞎折腾。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