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成为当地一张名片。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10月8日《海南特区报》)
长期以来,国内绝大多数旅游景区陷入“门票饥渴症”和“门票依赖症”并发沉疴乃是不争事实,门票收入成为景区主要经济支柱已是不二法门。自2004年底北京故宫等景点酝酿门票涨价后,全国各知名景点纷纷跟进。其后几年间,全国范围内多数旅游景区“涨”声一片,掀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门票涨价潮。节前,媒体就曝光一批5A级景点门票逢节必涨的怪象,再度引发公众诟病与游客抱怨。
“门票依赖症”一方面导致景区懒政思维,在开拓市场、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接待服务水准上无所作为,进而受市场规律作用导致价高疏客“高处不胜寒”;反过来,“高处不胜寒”又加剧过度单纯依赖“门票经济”,从而陷入“价格愈高游客愈少,游客愈少价格愈高”、游客被迫“崇洋媚外”境外游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事实亦然,就国内这个黄金周表现看,就呈现四大特点:第一,景区门票涨价频现,门票收入却整体下降;第二,游客出行方式更加多元,自驾游成主力,游轮受关注;第三,出境游成消费亮点,亚洲国家最受青睐;第四,文明旅游渐成共识,不文明旅游行为有所减少。与国外比较分析看,国家发改委官员日前指出,旅游业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旅游购物消费约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接近30%,相对于其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消费50%-60%比重来说,这个数字确实相形见绌。
其实,提升旅游纪念品特色品质,既难也不难。谓之不难,是因为景点未必要自己生产旅游纪念品,大可以将自身独有优秀文化资源元素、特色文化符号、标志景观建筑资源对接给中介服务机构,授权给相应公司,进而形成完善产业链。谓之难,是因为这需要景区与创意、营销、版权代理等方面组织合作,创造出无法复制资源基因,打造出“离开这个景点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当然,有关部门守土有责,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版权保护以及打击盗版力度,也须臾不可或缺。
也就是说,由于旅游业者长期对旅游纪念品缺乏兴趣疏于关注,让他们一夜之间祭出叫好又叫座的品质“A货”也非易事;然而,我要提醒的是,这既是中国旅游突围囚徒困境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又是旅游业质变转型发展实现做大做强梦想的必由之路。
令人欣慰的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国内一些景区已在尝试开掘旅游商品这一“富矿”,并先期尝到了甜头。我要提醒旅游决策者切记的是,当今时代,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摒弃“门票经济”依赖惯性思维,从让旅游纪念品货真价实实至名归入手,寻求旅游业转型发展已不是可动不动可早可迟,而是非动不可时不我待。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