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亿,超出那么多,公司又持续亏损,这是为什么?现在广州塔经营困难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在专题询问会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树坚抓住广州塔的问题,连连向市城投集团“发炮”。(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一个新项目刚开始经营的时候,发生亏损不足为奇,但广州塔“小蛮腰”2010年就开始经营,如今交出的答卷却是持续亏损,而且是巨亏,这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了。吴副主任的“为什么”之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答案。
一个投资项目,投资额应该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可是这个“小蛮腰”的投资,“建设后期没有严格控制装修和机电工程的规模、材料标准和工期”,一下子就超支4.4亿元,真够大气的!难道人们不应该知道,为什么没有严格控制?这能叫企业行为吗?这难道不是建设过程中的“必修课”么?怎么就变成了“免修课”了?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否应该有人为此担责?
投资超预算4.4亿元其实不是全部,由此又滋生了建设管理费支出超2652.54万元,两项一加,离5亿元也就不远了,如果是私人企业,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吗?既然成本远远超出预算,亏损的增加以及投资回收期的延长也就水到渠成,只是亏损的原因,则是“因实际游客人数远远少于预期。”这当然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既然游客人数远远少于预期,如何赚钱?那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可人们又要关心另外一个问题了:当初预测的每天9662位游客是如何预测出来的?的确,套用相关的预测公式,游客是可以精确到个位数的,可在真正的预测中,人们是不会如此死板地套用公式的,类似的预测只能是得出大概数,能精确到如此个位数的,往往只有那些“半仙”与“大师”,真不知当初的可行性论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如此精确的预测数字是不是有“半仙”或“大师”的一分功劳?同时,“小蛮腰”的投资支出中,花了冤枉钱的还有建设好之后又很快“降高”14.2米、为超预算“贡献”的1666万元。那么一个世人瞩目,全国第一的建筑,竟然刚刚建好就再花钱“降高”,这样的决策,如果说是典型的“拍脑袋工程”,难道冤枉吗?在空管部门的评估意见尚未出来前,为什么要急如星火地赶着动工?真用得着那么着急吗?
从市场调查到预测,再到决策与执行,原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程序与规范,这一切原来都只是传说?问题是因“乱套”而造成的如此巨额损失,如今应该将其习惯性地作为“学费”,由纳税人埋单,还是应该由责任人负责?这才是如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