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十大最拥挤景区”呼唤限客预警机制

2014年09月23日 13:00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马上就要到来,对出游的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愉快但又夹杂着烦恼的长假。重庆晨报记者根据重庆市民的出游喜好,结合去年国庆黄金周时相关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的情况,梳理出了“十大最拥挤的景区”,供还没有预订出游机票或没有确定方向的市民参考。(9月20日《重庆晨报》)

  十一旅游黄金周在即,关于旅游成本,又成为公众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景区门票涨价,当然增加了旅游成本;但景区拥堵,更是推高了旅游成本。事实上,每逢黄金周,除了“十大最拥挤的景区”之外,国内一些著名的景区,均存在拥堵现象。景区内人满为患,自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比如,因景区拥堵,造成纠纷不断,甚至发生斗殴事件,使景区和游客两败俱伤。

  事实上,节日景区“限客”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鲜见有景区去积极响应。倒是极少数免费景区,因不受“门票经济”牵制,执行了“限客”制度。比如,由于免费,游客曾让整个西湖风景区不堪重负、交通瘫痪,因而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便立刻发出了“限客令”,控制景区游人数量和车辆。又如,甲秀楼是贵阳的城市标志,重新免费开放后,每天“限客八百”。不可否认,景区“限客”,每天会有许多游客因拒绝进入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对于他们来,就是一种不公平。然而,与景区及游客安全相比,这暂时的不公又算得了什么?可见,景区“限客”,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一道安全底线。

  为此,国内一些著名景区,不得不采用价格杠杆,通过收费和较高的票价,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问题是,即便是人们都在喊国内景区“看不起”,却依然阻止不了他们蜂捅而至扎堆景区。特别是景区经营者,受“门票经济”驱使,明知道景区拥堵严重,依然来者不拒。从去年黄金周的运行情况来看,几乎所有著名的收费景区都突破了安全底线,这无疑是个危险信号。

  可见,媒体盘点“十大拥挤景区”,呼唤出台“限客”预警机制。应根据各景区的特点和承载能力,给每个景区设置一个容纳游客的上限,一旦有景区突破这个上限,出现“超载”现象,立即发出预警,并向其发出“限客令”,对于预警之后仍顶风“超载”的景区,实行重罚或强制“限客”。同时,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限客、平时降价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冷的景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营运模式的创新,谋划一些活动项目、游客参与性的项目以及积极的消费项目,去吸引和分流游客,扭转有的景区“撑死”、有的景区“饿死”的不良局面。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景区评级承载不起“扶贫捷径”    2016年07月05日
  • ·景区安全,魔鬼在细节    2016年06月06日
  • ·景区服务也需要“用户思维”    2016年05月04日
  • ·何必让作家也走红地毯    2016年04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