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空气“毒性”下降有何借鉴意义

2014年09月09日 08:18   来源:武汉晚报   张海英

  7日,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公布了空气保障数据,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9月8日《现代快报》)

  但凡是国际重大赛事在国内举办期间,相关城市空气质量都有大转变,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当年8月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为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100%。

  不过青奥会之后的空气还会好下去吗?青奥会期间实施的管控措施,如工地停工、工业企业停产,电力、建材、化工、交通等多个行业受到特殊管制等一旦取消,人们担心南京空气质量很可能会快速反弹。

  从北京、广州的经验来看,举办重大国际赛事对城市空气唤起的积极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一方面在重大赛事举办的前几年,相关城市就投入巨资、重拳治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所采取过的空气监测、准确预报、特殊管控等措施,为今后积累了不少经验,有的是教训,有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电力、建材、化工、交通等行业的管制,空气中相关“化学物质”大幅下降,这说明地方政府已经很清楚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在制造空气中的“毒性”。而且有目共睹的是,只要地方政府下决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因为空气污染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城市要发展,企业要效益,城市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把环境放在其次,把业绩放在首置。惟有把国际重大赛事期间“空气保卫战”的决心、措施制度化、常态化,才能让空气质量真正回归合理。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