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体育产业松绑潜力巨大

2014年09月0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上官澈认为,体育产业的改革,立足于满足普通民众运动健身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简政放权
  资料图片:近日,广东全民健身日活动现场。(来源:CFP视觉中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本次常务会议,给体育产业的深化改革吹响了号角。简政放权,将给体育产业不断松绑,进而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在我国,“体育产业”的概念似乎更多地出现在奥运会、全运会等各种高端大气的国内外大型赛事上,表现为各地举办了多少重量级比赛,体育健将拿了多少金牌,离普通人的生活好像很遥远。实则不然。人们对体育运动、锻炼健身的需求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君不见广场舞大妈屡上新闻头条,公园绿地人满为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却常常遭遇“健身无馆、运动无门”的尴尬,甚至有时候连正处于生长期的学生的正常体育运动场所都得不到保障。日前,浙江台州的一所小学,竟将操场修到了楼顶上,制造了“独特的”空中跑道奇景,引发巨大争议的背后,是群众缺乏运动场地的无奈现实。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具体提出了改革体育产业的措施。一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姚明就曾吐槽,要想办一个简单的街头3人球赛都得经过审批。下放赛事审批权限,将激发民间资本参与举办体育比赛的热情;转播权的出售,也可以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商业效应。

  二要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很多学校的场地对放假期间的学生都不予开放,更别提公众了。而城市里的体育场馆,很多都建立在市中心,供给重要比赛使用,不仅利用率低,也不能满足广大普通民众的健身需要。因此,盘活现有体育资源很有必要。随着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政府的体育设施管理者将更多地向服务提供者转型,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建设,便于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体育场馆,还有助于更好地统筹财政资金。

  三要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体育企业成长壮大。我国现在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体育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强健人民体魄,而且有助于拉动相关消费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部署,为体育产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立足于满足普通民众运动健身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美国,体育产业可以占到GDP的3%-7%,产值甚至是汽车工业的两倍和电影产业的七倍,近期年产值接近4500亿美元。而十几亿人口的中国,体育产业年产值仅仅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此看来,简政放权松绑后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潜力相当巨大,甚至有可能成为新一轮GDP高速增长的助推器。(中国经济网 上官澈)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简政放权”让体育回归民生

     李英锋:体育场馆资源待盘活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