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了充电宝电源容量虚标、安全性等问题。在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充电宝的一次摸底检测中,共采样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结果竟全部存在质量风险问题。标称为“小米”牌5200毫安充电宝等9批次产品的容量偏差率均超过了50%。(8月25日《海南特区报》)
充电宝在质检面前全军覆没,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早在今年5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也曾对20款移动电源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有效放电容量平均为60%,最高为70%。这背后,无非是两种现实使然:一是充电宝市场刚需澎湃。智能手机成为居家必须,充电宝作为伴侣产品,自然销量也是水涨船高。二是目前充电宝的成本一般在销售价格的20%以内,且充电宝生产迄今尚无统一国标。正因如此,充电宝市场基本是“我的品牌我做主”。
小米公司回应,移动电源上标示的容量是电芯的额定容量,而并非实际输出容量。但问题是,消费者在购买充电宝时,看到的标注数字,他们以为是额定容量还是输出容量呢?如果,买卖双方之间对商品信息的理解出现偏差,卖家笑而不答,这算不算刻意误导?再者,充电宝不标注实际输出容量,这简直就像饮料只标注罐子本身的容积,至于里面装了多少饮料,难道消费者只能自求多福?充电宝“虚胖”,但愿还有第二季的真相说明。 (邓海建)
(责任编辑:周姗姗)